【理论调研】耿鑫 |   大数据背景下案件质量评查的路径创新

时间:2025-03-24 18:21:53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

案件质量评查是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案件办理的公正性、合法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法治化建设和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检察机关面临着案件数量激增、评查任务繁重的挑战,如何加快案件质量评查的高质效、现代化发展,对于实现更高水平上检察工作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案件质量评查智能化建设的现实需求

案件质量评查智能化建设是以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数字检察战略是实现检察工作现代化的强大引擎,案件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则是数字检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案件质量评查是强化内部法律监督、保障案件办理质量、维护司法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它的功能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评查效率:传统人工评查方式耗时费力,效率低下,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案件数量。智能化评查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海量案件数据的快速分析和处理,大幅提升评查效率。例如,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自动提取案件关键信息,并进行初步分类和筛选,将评查人员从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案件核心问题的分析和判断。

(二)提升评查精准度:人工评查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偏差。智能化评查可以依托数据分析模型和算法,对案件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查,提高评查的精准度和客观性。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构建案件质量评估模型,对案件办理的各个环节进行量化评估,并根据历史数据不断优化模型,提高评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强化监督力度:智能化评查可以实现对案件办理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和纠正办案过程中的问题和瑕疵,强化内部监督力度,保障案件办理质量。例如,通过构建案件办理流程监控系统,可以实时跟踪案件办理进度,并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提示,督促办案人员及时纠正错误,避免案件“带病”进入下一环节。

(四)促进司法公正:智能化评查可以促进案件办理的公开透明,增强司法公信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例如,通过将评查结果和相关数据向社会公开,可以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司法透明度,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

二、大数据背景下案件质量评查智能化的实现路径

实现案件质量评查智能化,需要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能化评查平台,并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具体路径如下:

(一)构建智能化评查平台:搭建集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评查平台,实现对案件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智能化分析。平台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支持海量案件数据的快速导入、存储和检索,并提供丰富的数据分析工具,方便评查人员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

(二)开发智能化评查模型:利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开发针对不同类型案件的智能化评查模型,实现对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程序规范等方面的智能化评查。模型应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案件的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三)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建立健全案件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检察机关内部以及与其他司法机关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为智能化评查提供数据支撑。数据共享机制应明确数据共享的范围、方式、责任和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数据共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智能化评查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智能化评查提供人才保障。应加强对现有评查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信息化素养和数据分析能力,并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智能化评查队伍。

三、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案件质量评查智能化是检察机关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提升司法办案质效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智能化评查平台,开发智能化评查模型,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可以有效提升案件质量评查的效率、精准度和监督力度,促进司法公正,为实现更高水平上检察工作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供稿| 山阳县人民检察院

作者|  耿鑫

编辑| 李娟

审核| 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