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25 14:38:34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
网络空间如同一面棱镜,将光线折射成七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令人不适的炫光。未成年人作为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其接触网络的时间和频率日益增加。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和虚拟性等特点,既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带来了诸多潜在风险。
一、网络对未成年人的积极影响
(一)拓宽知识视野。网络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未成年人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在线课程等方式,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例如:他们可以在网上查阅历史文献、观看科普视频,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满足其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促进学习交流。网络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便捷的学习交流平台。他们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社区、论坛等与其他同学、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和心得,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此外,一些在线教育平台还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特点,为其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和课程,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三)培养创新思维。网络上丰富信息和多元文化能够激发未成年人的创新思维。他们可以接触到各种新颖的观点、创意和作品,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一些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参与创意设计比赛、编程活动等,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丰富娱乐生活。网络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娱乐方式,如在线游戏、音乐、视频等。适当的娱乐活动可以帮助未成年人缓解学习压力,放松身心,促进身心健康。同时,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娱乐内容,如科普游戏、文化记录片等,还可以在娱乐的同时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
二、网络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
(一)影响身心健康。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会导致未成年人视力下降、颈椎疾病等身体健康信息。此外,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如暴力、色情、恐怖等内容,可能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导致他们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问题,甚至影响其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
(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部分未成年人由于过度沉迷于网络,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网络娱乐上,从而忽视了学习。他们可能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敷衍了事等情况,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此外,一些网络游戏还具有成瘾性,容易让未成年人产生依赖心理,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引发社交障碍。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一些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网络环境中容易泄露个人信息。一些不法可能会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骚扰等活动,给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此外,网络上的暴力、网络欺凌等现象也可能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三、应对网络对未成年人影响的策略
(一)加强家庭监管。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第一监护人,应加强对孩子上网行为的监管。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上网的目的、内容和时间,合理安排孩子的上网时间,避免其过度沉迷于网络。其次,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教育他们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和优劣,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此外,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网络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同时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网络行为。
(二)强化学校教育。学校应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课程系统,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准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减少学生对网络的依赖。
(三)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传播不良信息、侵犯未成年人信息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予以严惩,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管理,要求其严格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平台内容的审核和管理,防止不良信息在网络上传播。
(四)提高未成年人自身素质。未成年人自身也应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树立准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自觉抵制网络上的不良诱惑。同时,要学会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做到劳逸结合。此外,未成年人还应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综合素质,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促进他们在网络环境下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网络成为未成年人成长和发展的助力,而不是绊脚石。
供稿| 山阳县人民检察院
作者| 徐艳萍
编辑| 李娟
审核| 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