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调研】徐晓菲 |  浅析正当防卫法律界限问题研究

时间:2025-03-24 19:48:09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

正当防卫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定免责事由,旨在保障公民在面临不法侵害时能够通过合理的反击行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法律界限的认定一直是一个复杂且颇具争议的问题。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法律界限,不仅关系到公民防卫权的有效行使,也对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有着深远影响。

一、正当防卫法律界限的理论依据

(一)法益保护原则

正当防卫的核心目的是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从法益保护角度看,当不法行为威胁到公民的人身、财产等法益时,允许公民进行防卫是对法益的积极维护。例如,面对持刀抢劫者,公民通过反击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就是法益保护原则的直接体现。这一原则为正当防卫提供了正当性基础,明确防卫行为是为了恢复被破坏的法益平衡。

(二)社会相当性理论

社会相当性理论认为,在社会生活中,只要行为符合历史形成的社会伦理秩序,就具有社会相当性,不应被视为违法。正当防卫是在遭受不法侵害这一特殊情境下的行为,符合社会对于正义和自我保护的一般观念,具有社会相当性。比如在面对入室盗窃时,主人采取合理的制止行为,是社会大众普遍认可的,符合社会伦理秩序,因而具有正当性。

二、正当防卫法律界限的认定标准

(一)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

不法侵害必须是客观真实存在的,而非主观臆想。不法行为既包括犯罪行为,也涵盖一般违法行为,如殴打、盗窃等。但像职务行为等合法行为不能成为正当防卫的对象。例如,警察依法执行公务对嫌疑人进行抓捕,嫌疑人不能以正当防卫为由抗拒。此外,动物的自发侵害一般不构成正当防卫的前提,但如果是他人驱使动物实施侵害,则可对驱使之人进行防卫。

(二)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判断不法侵害是否正在进行,需结合侵害行为的开始与结束时间来考量。开始时间通常以不法侵害人着手实施侵害行为为标志,但在某些危险紧迫情形下,虽未着手但侵害迫在眉睫时,防卫行为也可成立。结束时间以不法侵害的危险状态彻底消除为准,如抢劫者已抢到财物逃离现场,此时一般不能再进行防卫。但在财产性犯罪中存在例外,若能及时挽回损失,即便侵害行为既遂,防卫行为仍可认定为正当。

(三)防卫行为针对不法侵害人

防卫行为必须直接针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不能殃及无辜第三人。这是因为正当防卫的目的是制止不法侵害,只有对侵害人实施防卫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比如甲殴打乙,乙只能对甲进行防卫,不能通过攻击甲旁边无辜的丙来躲避侵害。

(四)防卫限度的把握

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必要限度的判断需综合考虑侵害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与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以及造成的损害后果等因素。例如面对徒手殴打,防卫人使用棍棒反击致人重伤,可能就超过了必要限度;但如果面对持刀行凶,用棍棒反击致侵害人受伤则可能属于正当防卫。不过,对于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如行凶、杀人等,不存在防卫过当的问题,这是法律赋予公民的特殊防卫权。

三、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法律界限认定的困境与挑战

(一)对“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理解差异

在实践中,对于“明显超过”和“必要限度”的判断缺乏统一明确标准,不同司法人员可能基于自身经验和认知产生不同判断。例如在一些互殴案件中,一方在冲突过程中进行反击,反击行为的强度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较难界定,导致司法裁判结果存在差异。

(二)防卫意图的认定难题

防卫意图的判断依赖于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较难通过客观证据准确认定。有些情况下,行为人的行为可能表面上符合正当防卫特征,但实际上是出于报复等非防卫目的。例如,甲与乙之前有矛盾,甲故意挑衅乙引发乙的攻击,然后甲以“正当防卫”为由对乙进行伤害,这种情况如何准确认定防卫意图存在困难。

(三)特殊防卫权适用的争议

对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范围界定存在争议,实践中对于一些犯罪行为是否属于特殊防卫权适用范围认识不一致。例如在一些性侵犯案件中,犯罪行为的暴力程度和对人身安全的危害程度如何准确衡量,从而确定是否适用特殊防卫权,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同观点。

四、完善正当防卫法律界限认定的建议

(一)细化法律标准和司法解释

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重大损害”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列举常见情形下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判断标准,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例如,详细规定不同类型不法侵害下合理的防卫手段和限度范围。

(二)加强对防卫意图认定的指导

制定关于防卫意图认定的指导性意见,明确依据行为发生的背景、双方关系、行为过程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防卫意图的方法。同时,提高司法人员对防卫意图认定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案例指导、业务培训等方式加深理解。

(三)统一特殊防卫权适用标准

明确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具体认定标准,结合犯罪行为的暴力手段、危害后果等因素制定统一的判断规则。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对特殊防卫权的适用进行示范和引导,减少司法实践中的争议。

正当防卫法律界限的准确认定对于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至关重要。尽管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但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标准、加强司法指导和提高司法人员素质等措施,可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正当防卫制度在实践中得到更准确、合理的运用,真正实现其立法目的。


供稿| 山阳县人民检察院

作者| 徐晓菲

编辑| 李娟

审核| 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