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调研】 周山渝 |  对检察机关案件流程监控实质化监督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5-03-24 18:40:26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

案件流程监控是指人民检察院正在受理或者办理的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等,对办理程序是否合法、规范、及时、完备,进行实时、动态的监督、提示、防控。做好案件流程监控工作是检察机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案件办理的程序合规性、实体公正性的重要抓手,监督制约机制落实到案件的各个环节,能及时发现和督促纠正违法办案情形,是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违法违规办案的重要手段。如何做好案件流程监控工作,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当前案件流程监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监控覆盖面不全,存在监督盲区。现有流程监控多集中在刑事检察案件的关键节点(如延押、退重、审结等),但对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等领域的案件流程监控较为薄弱,未成年人检察、控告申诉检察等缺乏明确的监控标准,监控规则有一定的滞后性。

二是监控内容表面化,整改刚性不足。虽然建立了流程监控日志、问题台账等机制,但部分整改措施流于形式。例如,承办人对“口头提示”或“书面通知书”的反馈多停留在表面说明,缺乏实质性纠正,部分问题因缺乏追责机制而反复出现。监控结果与绩效考核没有很好地衔接,导致整改动力不足。

三是专业队伍薄弱,人员能力参差。基层院普遍存在流程监控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有些基层院是案管、研究室、控申、监所合并为一个部门,流程监管员往往身兼数职,普遍存在“一人多岗”现象,而专业人才集中于四大检察,现有的流程监控员流动性比较大,难以全面履行巡网监控职责,监控能力有限。

四是监控实效不佳,部门协同不足。虽然在工作中提出要“形成工作合力”,但在实践中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扔不理想。案管部门将发现的问题移送业务部门后,跟踪督办不到位,整改情况反馈滞后,部分干警对流程监控存在抵触心理,导致监督效力弱化。

二、完善案件流程监控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拓宽监控范围,构建全领域动态监控体系

一是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对案件流程监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每季度定期通报,及时督促承办人规范司法办案程序,提高发现问题、反馈整改效率,增强监督刚性。

二是全面覆盖四大检察。结合刑事案件、民事诉讼监督案件、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流程监控要点,在案件受理、送案审核、涉案财物管理、文书制作、办案期限等各个环节增强监督职能,通过不同阶段的多重拦截开展流程监控,增强监督效果。

三是细化系统操作流程。对案件流程监控的内容、方式和措施进行详细解释说明,明确承办人的反馈处理方式,特别是针对口头提示和书面流程监控通知书,要求承办人严格按照规定反馈核查、纠正情况,明确规定流程监控案件在确认反馈整改情况后,才能视为案件办结。

(二)突出监控重点,增强案件流程监控实效

一是关注重要办案节点。将延押案件,退补重报,不起诉、不捕复议,有涉案财物的案件,有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案件纳入每日巡网监控范围,重点监督办案期限是否超期、法律文书是否制作规范、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是否规范、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是否到位,切实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

二是强化办案期限预警。将外出学习、培训、请休假的承办人所办案件纳入重点监控范围,把系统的超期预警功能具体化,每日将即将到期的案件印发办案部门负责人和院领导,加强主管领导对承办人办案期限的重视,防止承办人因外出导致案件超期。

三是规范结案信息审核。做好日常巡网监控的基础上,规范结案信息审核,要求承办人至少提前一天对办结的案件进行送案,案管人员所有案件在结案的第二个工作日审核完毕,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承办人立刻补正,增强监控工作的全面性、及时性。

四是注重过程留痕。改变过去完全口头监控模式,遵循依法有序、过程留痕、预警为先、监督有力的原则,狠抓落实“痕迹管理”模式,对发现的问题如实记录,建立流程监控日志和问题台账,形成每日巡网日志,记录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处理纠正结果等,必要时对发现的问题截图留存增强监控问题的说服力,及时向办案部门反馈,并跟踪落实整改情况。

(三)优化协同机制,实现案件流程监控闭环管理

一是明确部门流程监控责任。案管部门设置1名流程监管员,负责流程监控工作的日常巡网管理和具体实施,在其他系统使用部门设置1名流程管理员,负责本部门案件流程管理工作,参加流程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接受案管部门流程监控工作指导,及时核实情况、反馈意见,形成专、兼职分工明确、协同共管的巡网监控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流程监控合力。

二是形成流程监控合力。既通过流程监控及时发现、纠正办案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规范司法,又防止对正常办案活动的不当干预,对应当由诉讼监督部门进行监督纠正的,及时移送处理,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强化监管合力。

 


供稿| 山阳县人民检察院

作者|  周山渝

编辑| 李娟

审核| 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