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15 10:53:36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
隆冬的早晨,旬阳市关口镇关坪社区,田野里覆盖着一层薄霜。一缕缕白雾在田间缭绕,如诗如画,仿佛给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轻纱。寒风虽凛冽,但田间地头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村民们正忙碌着为新一年的丰收播撒希望。
科技下乡助春耕
为了确保每一位农户都能掌握先进的种植知识和技术,镇政府特别邀请了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专业团队深入村庄,开展了一系列冬季农技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即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马铃薯需肥规律,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从温室育苗到病虫害预防,再到机械化操作,这些实用的知识让村民们受益匪浅,也让他们对未来的生产充满了信心。
“今年用了新技术,肯定能有个好收成。”谢密边说边拍了拍手中的复混肥袋子,“专家教我们按亩施25公斤,这样既不会浪费,又能让土豆长得壮实。”他笑着看向旁边的年轻人,仿佛已经看到了秋天满仓的土豆。
精准施肥促增产
为了让马铃薯获得最佳的生长环境,村民们还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通过精准检测土壤中的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含量,并结合马铃薯的需肥特性,制定了详细的施肥方案。按照指导,村民们每亩施用了25公斤的复混肥,确保了肥料的有效利用,避免了浪费和环境污染。
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肥料的使用效率,还为马铃薯提供了充足的营养保障,促进了根系发育和整体健康生长。
地膜回收护生态
“老张,这膜一定要铺平了,别让风给吹跑了!”他的脸庞红扑扑的,额头上还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不远处,几位妇女正小心翼翼地沿着垄沟铺设加厚高强度的地膜,动作熟练而迅速。孩子们也来帮忙,手里拿着工具,在大人的指导下传递材料,偶尔还调皮地在已经铺好的薄膜上来回跑动,笑声回荡在整个田野。
除了高效利用地膜外,村民们还积极响应环保号召,重视地膜的回收工作。每次收获后,大家都会仔细收集残留的地膜,确保农田无白色污染。镇政府为此专门设立了地膜回收点,并提供一定的补贴,鼓励农户主动参与。这种做法不仅保护了土地的生态环境,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肥沃的耕地。张大哥一边吆喝着,一边用铁锹把地膜边缘压紧,防止被风吹走。
期待丰收报春晖
“看着这些准备好的工具和肥料,仿佛已经看到了秋天满仓的土豆。”王大爷站在自家院子里,望着堆满物资的小院,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通过实施单产提升项目,预计明年关坪社区的马铃薯平均单产将比往年提高约10%,这无疑会给当地农民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村民们在这片寒冷的土地上,精心准备着每一寸土壤,提前为春季的播种做足了功课。他们互相打趣、交流经验,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让这片冬日的田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关口镇关坪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刘富宪说:“2024年以来,我们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抢先抓早,广泛动员,结合关坪社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引进种植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目标2025年打造出一个1000亩的马铃薯种植示范点,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作者:张镇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