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5 09:04:41来源:陕西日报作者:齐小英 刘枫
“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过去的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陕西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陕西考察指导,为新征程陕西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立潮头、追赶超越。
过去的一年,陕西以开展“三个年”活动优服务、提效能,以大抓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补短板、强弱项。全省经济总量突破3.3万亿元,量质并进、以量为基、以质取胜的步伐走得更加坚实。
“我们都要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主角。”我省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陕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缩小“三大差距” 推动共同富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富裕是一个重要目标。如何解决好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三大问题,促进共同富裕?
陕西79.8%的土地面积、一半以上的常住人口在县域。陕西目标明晰: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缩小“三大差距”的战略抓手。
努力让群众生活更加殷实、更加幸福。各地因地制宜,积极实践,亮点纷呈。
全国人大代表,渭南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晓勇表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省域经济的坚实支撑,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盘,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增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首先要从政策上发力。
渭南市制定印发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统筹谋划各县市区发展定位和方向路径;坚持“一县一策”“一区一策”,通过精准施策狠抓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强化财税、金融、用地、人才支持,整合设立5亿元专项资金,赋能县域经济发展。
陈晓勇说,政策保障推动市场发展动力更足、市场活力更强——
中交天和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竣工投产,500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各县市区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招引任务全部完成;
围绕“353”产业集群和15条产业链,纵深推进工业倍增,新入库规上工业企业48家,工业投资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乳制品、苹果、生猪、蔬菜四大产业纳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近千亿元,粮食总产连续四年稳居全省第一;
新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117家,年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村达到136个,国家示范社总数持续位居全省第一;
……
陈晓勇表示,渭南市县域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提升,正朝着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迈进。
帮助企业解忧 塑造发展优势
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微不足道”,到现在撑起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40多年来,民营经济成就巨大、贡献突出,已经成为陕西不断发展前进的动力所在、关键所在、活力所在、支撑所在。
“以民营企业需求为导向,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政策一直在发力。”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天龙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祁志峰表示,中央和省上陆续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坚定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决心。
营商环境突破年、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2023年,陕西旗帜鲜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向全社会释放出始终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强烈信号。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祁志峰感受到,“突破”“优化”成为陕西营商环境的核心词,陕西以更大力度更多举措让企业家踏踏实实抓经营、安安心心谋发展。
民营企业在参与社会城乡发展、科技创新、收入分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标“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的战略定位,祁志峰认为,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希望各地持续改善民营企业发展和创新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资源配置环境,让民营企业公平竞争市场资源,为民营企业实现新发展创造新空间。”在祁志峰看来,民营企业要健康发展,首先需要增强发展信心。
祁志峰建议,要强化政策体系的“系统性”,增强政策执行力,让政策实实在在见效果。同时,民营企业要练好自身内功,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加强自身管理创新,更好地发挥民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着力向“外”向“新” 打开发展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打开发展新天地。
积极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成果,实现中亚五国通航全覆盖,对中亚出口增长221.9%;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5300列、增长15.3%,自贸试验区4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推广;高水平举办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杨凌农高会等,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招商推介,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长29.9%……
过去一年,陕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握机遇,聚焦优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不断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以高水平开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陕西是承载东西商贸往来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区域。在加强‘一带一路’法治保障、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认为,近年来,陕西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合作、贸易往来、能源合作、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强,需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巩富文建议,建立“一带一路”国际贸易争端解决中心,加强相关政策保护、司法服务,不断提高国内仲裁机构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以高水平开放助力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赋能产业 提升发展空间
生产车间里,数控机床高速运转,工业机器人精准操作;智能化煤矿中,地面调度室内的调度员一键“唤醒”地下几百米处的设备;“秦务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153项政务服务实现“跨省通办”、396项政务服务实现“全省通办”……
当前,数字技术正在深度融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全省数字经济拔节而上,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3年,国家超算西安中心、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建成投用,5家企业入选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数字产品制造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长18%。
“文化艺术品是国际文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文化艺术品的流通是重要突破口。今年全国两会,我将继续围绕推进‘区块链+版权’‘5G+元宇宙’等先进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科技赋能传统产业深度发展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说。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的特点,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
吕建中表示,在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数字丝绸之路”,可以为艺术品、数字艺术品、数实结合艺术品等搭建交易流通的大平台,更好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他建议,应将文化艺术品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为艺术品设立独有的“身份证”,并创建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大数据中心、结算中心、国际文化贸易中心,以数字为媒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繁荣。(记者:齐小英 刘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