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浅谈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5-06-12 17:57:06 阅读量:

 

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修养。官德围绕权力的使用而产生,并通过对公共权力的使用过程来体现,因此,官德的本质就是一种政治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核心。在新常态下,领导干部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其自身道德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更加紧迫。
一、官德是领导干部做人为官的首要问题
做人要讲人品,为官要讲“官德”。这是因为:一是官位在上,上行下效。“官德”正,对社会起表率、示范作用,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相反,就会“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二是官从政,行使管理国家职能。“政之本,身也。身立,则政立矣”。千百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为政以德,才能治国平天下,反之,就会“人亡政息”。因此,对于为政者来说,德为权之灵魂,权为德之体现,以德行政乃民之大幸,无德弄权必然导致腐败,所以我国自古以来主张以德行政。我们党历来也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毛泽东同志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习近平同志把官德标准明确界定为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并指出,“维护人民群众至高无上的利益”是官员最大的官德。这些,都对共产党人的“官德”作出了精辟的概括。
当前,加强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二是坚持执政为民。为政之德的核心是为民用权,为民谋利,为民守责。要对党和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勇于革新,甘于奉献,真正做到为权一任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是敢于担当,这是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担当精神体现着领导干部的党性和觉悟,体现着领导干部的胸襟和勇气,也是领导干部官德的试金石。四是坚守清政廉洁,这是党的干部做人做事的底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廉”是老百姓对官员最高的褒奖,“贪婪”是老百姓对官员最大的不满。
二、目前领导干部官德缺失的根本原因。
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领导干部道德滑坡,官德缺失,原因是多样的。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大环境影响官德建设首先,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一些富人的优裕生活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由此产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其次,个别官员的作风不好,也直接影响了整个官德建设。如果腐败官员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必将对清廉官员产生巨大伤害,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再次,我国民众的现代公民意识缺位也是官德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道德是靠舆论来维系的,这需要民众具有现代公民意识。而我国民众臣民意识残余较多,“官本位”意识还比较严重,民众的政治参与不论从热情还是从广度来说都还比较低,对于涉及不到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态度比较冷淡,这使得我们的官德建设缺乏坚实的舆论基础。
二是干部道德建设存在认识误区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