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鄠邑司法局 | "艺术介入+技能赋能"双重路径的教育帮扶

时间:2025-03-31 09:28:28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

为了促进社区矫正对象的正向改变,给社区矫正体系提供了柔性治理的创新样本。2025年3月27日下午,西安鄠邑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科联合甘亭司法所组织48名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手机摄影及视频拍摄技能培训。区图书馆馆长、区摄影协会主席张杰,区图书馆副馆长马姣,图书馆办公室主任陈咪,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科长高振西,甘亭司法所所长郝少波等同志参加了本次活动。

 

会前,区图书馆工作人员向所有社区矫正对象推广了数字图书馆,引导使用免费公共文化资源,鼓励参与全民阅读活动,丰富特殊人群文化生活。

 


 

会上,区图书馆馆长、区摄影协会主席张杰同志对手机摄影的摄影类别、拍摄技巧、画面构图、图片处理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提升培训人员的摄影水平和能力。

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摄影培训,具有多维度的社会意义和心理价值。一是心理疗愈与情绪管理。有艺术治疗作用,摄影创作能帮助矫正对象通过视觉语言释放压抑情绪,将负面体验转化为艺术作品,促进自我表达与情感疗愈。可以提升专注力培养。观察、取景、构图的过程需要专注与耐心,能转移对过去行为的纠结,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能重建积极身份认同。以"摄影爱好者"或"创作者"的角色替代"犯罪者"标签,帮助其建立自信与正面的自我认知。二是职业技能与社会融入。可以拓展实用技能,摄影技术可作为就业辅助能力(如商业摄影、后期制作、自媒体运营等),为回归社会提供职业多元化可能。有互联网联结机会。通过分享作品、参与线上社群,增强与社会互动,打破矫正期间可能面临的孤立状态。公益实践窗口。组织拍摄社区活动或公益主题作品,赋予其贡献社会的价值感,重塑社会责任感。三是认知行为矫正与社会关系重建。可以培养观察与共情能力。通过镜头关注他人生活细节,增强对世界的敏感度,激发对社区环境和他人的关怀。正向兴趣引导。以健康爱好取代原有不良社交圈,降低因空虚感导致的再犯风险。四是社会治理层面的延伸价值。创新矫正教育形式,突破传统说教模式,以体验式学习提升矫正参与度与长期效果。促进公众认知转变,公开展示矫正对象的摄影作品,可消弭社会偏见,营造更包容的社区环境。数据化跟踪管理,作品的创作历程可作为心理状态评估的辅助依据,为个性化矫正方案提供参考。


编辑:许沥心

责编:郑黎波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