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21 09:45:59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
原告刘某是一位性格内向且有社交恐惧的宅男,年纪渐长的他因尚未有稳定的恋爱对象而感到焦虑。2021年,刘某在某自媒体平台上看到由西安某公司发布的广告,内容为该公司提供一项名为“LovePlanner”的情感培训服务,声称能够教授学员如何与异性进行有效的沟通进而增加找到伴侣的机会。刘某遂通过微信与被告饶某(时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订立培训课程服务合同,并通过微信、支付宝和银行卡转账等多种支付方式,先后向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饶某支付了6万余元用于购买情感培训课程。
但直到2024年,被告饶某都未能履行提供情感培训服务的合同义务,且刘某发现被告饶某已经删除并拉黑了所有与自己有关的联系方式。进一步调查后得知,被告饶某将自己持有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了被告王某,被告王某就该公司已经完成了工商注销。故刘某将时任法定代表人饶某及王某诉至法院,要求返还已支付的全部课程费用。
聚焦本案,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确定责任划分:
1.合同的有效性及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刘某与西安某公司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服务合同关系。刘某支付了课程费用,被告承诺提供“LovePlanner”情感培训服务,双方之间形成了合法有效的合同法律关系。然而,由于被告未能履行其合同义务,并且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注销了公司,此种行为构成严重违约。因此,被告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消费者权益保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消费者的刘某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的权利。被告公司在广告宣传中可能夸大或虚假陈述其服务能力,误导了消费者做出购买培训课程的决策。此外,当消费者遇到问题时,经营者有义务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但在此案中,被告不仅未解决问题,反而通过注销公司逃避责任,严重侵犯了消费者刘某的合法权益。
西安碑林法院结合原、被告的情感培训服务协议内容、履行情况、过错程度等,最终判决由被告饶某和王某共同承担全部返还刘某培训费用6万余元的违约责任。
法官提醒
1.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情感咨询服务来寻求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改善。然而,市场上存在不少不规范的情感服务机构利用消费者对美好感情的渴望进行夸大或虚假宣传。在此提醒大家,在选择情感服务时,务必选择有资质、信誉良好的机构,并对其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保持理性预期。不要轻信“快速脱单”、“包教包会”等不切实际的承诺,以免上当受骗。
2. 情感服务通常涉及较为私密和个人化的内容,因此签订正式的服务合同尤为重要。合同应当详细列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但不限于服务的具体内容、费用标准、退款政策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如果因为不可抗力或其他原因导致服务无法正常提供时,双方如何协商解决。
3. 在接受情感服务的过程中,消费者应注意保留所有相关的交易记录和沟通材料,如支付凭证、聊天记录、邮件往来等,做好证据固定工作。一旦发现服务商未能按约履行合同或存在欺诈行为,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并向有关部门投诉或提起诉讼。
作者:张令怡
编辑:侯宜均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