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解忧,以效促消,助营为赢——铜川市耀州区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时间:2025-01-16 10:30:29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

创新服务,便利诉讼,做实助企护企;因案施策,精准发力,做实为企护企;问需问计,良性互动,护航经营发展… 法治既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又是营商环境的制度动力和根本保障。2024年以来,铜川市耀州区法院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主要抓手,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强化能动司法,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加快推动全区“一城三区三高地”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揽子化解纠纷出实招

“鉴于双方都同意调解方案,请双方代表签字。”5月底,耀州区法院民事审判庭“一揽子”化解总标的244.74万余元的涉企纠纷系列案7起。法官在充分尊重原被告意愿的前提下,使双方纠纷得到及时化解,且明确了剩余货款支付的时间与方式,最终7起案件中调解成功5件,撤回起诉2件。

该系列案7名被告长期在原告铜川某建材公司处购买不同种类商砼,双方当事人签订供需合同后,原告依照合同约定履行了给付商品的义务,但7名被告始终未足额支付货款。原告经催讨多次无果,遂将7名被告分别起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支付货款。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仔细查阅案卷内容,认真研判相关案情,了解到原、被告此前存在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且7名被告在支付货款方面确有困难。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助力企业经营发展,承办法官本着“调解优先,判决置后”的办案原则和“协商解决,助企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与双方当事人多次沟通,分析调解结案与判决结案的利弊。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从双方合作关系和长远发展利益着手,为双方当事人分析利弊,告知双方企业目前存在的案件症结和实际难处,将类案处理的相关法律规定向双方进行普及,释法明理,并及时推进案件调解等工作,避免案件久拖不结,助力企业资金快速回笼。

经过多次电话沟通、面对面对账等,当事人从原先的“激烈对抗”转为“平心而论”,法官趁热打铁,对细节补充释法,提出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进一步缩小了分歧,各方立足实际,最终达成分期还款的调解协议。7起案件得到“一揽子”圆满解决。

实质性消除矛盾见真招

合作伙伴一朝“翻脸”,4万余元服务费的争议问题成功化解,矛盾双方冰释前嫌、再度携手、共商合作... 10月24日,耀州区法院民事审判庭成功调解一起涉营商环境案件,助力双方企业“重归于好”。

据了解,原告系本土某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提供各种环境监测、防治等技术服务为主,与被告某工贸有限公司有长期的业务往来和货物买卖。2022年年末至2024年年初期间,双方就原告向被告提供多项技术服务达成合意并签订多份合同。合同履行期间,原告按照合同约定多次向被告方提供技术服务保障,全面履行了己方应履行的义务,但被告尚欠原告4万余元尾款未支付。经原告多次催要,被告均以各种理由拖延支付,原告遂诉至法院。

鉴于原、被告均为民营企业,并且双方长期以来保持着合作伙伴关系,若能够妥善解决这一纠纷,双方继续合作的前景将十分乐观,不仅有利于双方企业的持续发展,也有助于维护良好的商业伙伴关系。故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不再停留在 “就案办案”,多次与双方当事人进行了电话沟通,尝试通过司法手段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巧用调解方式实现案结再促合作。

经详尽审阅案卷材料,了解到症结后,承办法官作为“中间人”,从双方企业合作初心及化解纠纷目的出发,立足双方利益平衡点,多次通过电话沟通、面对面调解等方式,做双方思想工作,疏导双方情绪,为双方分析利弊,引导双方企业换位思考。并反复从“企业声誉”“持续合作”“企业长远发展”等角度对双方进行释法明理,提出多种可行性解决方案,进一步帮助双方消除不愉快,打开心结。

最终,在法官的协调和见证下,双方就尾款支付方式、时间及下一步合作事项进行了磋商并达成一致合意,实现了双方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签订调解协议时,两位企业代表握手言和,直言这是最好的结果。

高质量护航发展用硬招

对于涉企案件来说,调解在节约司法资源、降低诉讼成本、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活力。3月初,耀州区法院民事审判庭成功调解一起股东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责任纠纷案,该案在公司已清算注销且未清偿债务的情况下,追究出资股东及清算股东在责任范围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力打击了未履行债权义务便将公司清算注销的不诚信行为。

据悉,原告甲公司与被告乙公司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经人民法院审理作出生效判决,后因乙公司未在规定时间内履行给付义务,遂甲公司多次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期间,甲公司将债权转让于丙公司。丙公司在审查乙公司债权债务关系中发现,该公司发起人李某、王某以及现任股东刘某、张某出资不实,丙公司遂以股东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为由再次提起诉讼,要求李某等四人对乙公司所欠付的剩余债务承担责任。

因该案系涉企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仔细查阅卷宗,及时与双方当事人、代理人联系沟通,耐心倾听双方的陈述和理由,第一时间缕清争议焦点,抓住矛盾症结。面对繁多的证据材料及复杂的法律关系,办案人员有条不紊仔细核实、核对每笔债务金额,审查法律关系,同时综合考量认定证据性质,对证据进行“会诊”。考量到该案标的较大,在全力还原案件事实后,法官始终秉承“善意、谦抑、审慎、文明”司法理念,从法理、情理着手,不断与原、被告进行沟通,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一边缓和矛盾、释法明理,纾解当事人对抗心理,一边提出切实可行的调解意见。

通过多次磨合,最终在法官耐心细致的劝导下,原、被告双方各让一步,就剩余欠款支付时间及方式达成一致意见,并在法院的主持下签署了调解协议书,至此,一起百万元债务纠纷案得以圆满化解,双方多年的积怨也顷刻消融。

优服务司法助企谋新招

“企业今年经营情况如何?”“企业发展中有哪些法律需求?”“您对我们法院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

问项目、问需求,促发展、帮解纷… 企业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跟到哪里。2024年以来,耀州区法院院领导们率队实地走访辖区企业,定期深入联系企业开展实地调研走访,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法企共建”“一送三询三回访”等活动,通过“带着责任访、盯住困难听、拿出对策帮、敞开心扉讲”的方式,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转型升级、法律需求等,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面对面“把脉问诊”,精准开出“千金方”,化解企业“燃眉急”。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多发、易发的法律风险进行防范引导,帮助企业将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前置,堵塞企业法律漏洞,让企业经营更有安全感。

“法院主动‘上门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现在我们企业防范风险的意识更强了,公司管理也更加规范了。”辖区相关企业代表欣喜地表示。

此外,5月16日,耀州区法院开展了“民营企业家进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20余名民营企业家代表走进法院,通过参观法院、观摩庭审、体验司法过程、参加座谈、互动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服务和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持久仗,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耀州区法院副院长高荣表示,营商环境关系全局、关系长远,是稳定市场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2025年,耀州区法院将持续营造各类市场主体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经营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让法治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


编辑:侯宜均

责编:雪云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