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全县公安机关全警一心,解放思想,破旧立新,工作效能不断提高。
这一年,全县公安机关信念坚定,心系群众,忠诚奉献,铸造了一支忠诚铁军。
这一年,全县公安机关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砥砺前行,战胜了挑战、实现了目标。
这一年,宁强公安工作亮点纷呈,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位居全市公安机关序列第一、全市第二。
回眸,是为了更深的铭记;展望,是为了更加坚定的前行!
亮点一
聚焦大局,反恐为纲,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健全完善反恐防恐和应急救援机制,夯实反恐工作责任。在全市公安系统内部率先签定反恐责任书,将反恐业务并入巡特警,经文保并入治安,确定专人负责反恐基础工作。县政府两次召开全县反恐工作会议,3次组织应急拉动等演练和危化救援,全市巡特警工作现场会在宁强召开。坚持情报引领,拓宽情报信息收集渠道,先后修订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危化品运输道路安全等各种应急预案21种,坚持每周一次治安形势分析、一次任务完成情况通报、一次重点工作安排。扎实开展“暴恐活动严打年”专项行动。10次启动等级戒备响应,全年调处各类纠纷870起,办结息诉部省市交办信访案件165件(起),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苗头27起,高家坪公安检查站受公安部表彰、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圆满完成“两会”、高考、G20峰会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等安保维稳任务22次,受到了各级领导高度肯定。
亮点二
科学谋划,准确定位,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深入探索实践,大胆改革创新,努力走出新路子,为公安事业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新的局党委认真调研,立足于宁强作为陕甘川三省交界,认为宁强公安工作有自身优势,也存在短板,与全国发达地区特别是中东部城市相比,既面临传统警务机制“欠账”的压力,又面临现代警务“追赶超越”和“跨越发展”的双重挑战,必须从抓观念更新着手发力,先后5次组织局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赴四川、云南,以及陕西西安、安康等公安机关考察学习,6次召开“学先进转理念谋发展”思想汇报会、公安改革暨四项建设推进会,提出了“序列当第一、全市争先进、全省有亮点”的定位,及“五个第一”(即队伍建设第一、反恐维稳第一、创新改革第一、科技强警第一、服务发展第一)、“三大支撑”(即科技、制度、硬件)的总体布局,最大限度地盘活警力,提高效能。对涉及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性保障,局党委第一时间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和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逐步予以破解。在推动落实上,推行了抓领导、抓督导、抓警心、抓规范、抓执法、抓问题的六抓工作法,今年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宁强县公安局位居全市公安机关序列第一、全市第二,多项工作在全省呈现亮点。
亮点三
重拳打击,服务民生,严打整治战果斐然
不断创新打击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全面整合侦查力量,提升打击能力,先后组织开展了“2016秦风行动”、打击“盗抢骗”、冬春严打、吸毒人员大收戒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全县已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63起;移送起诉151人;查处治安行政案件628起552人,其中行政拘留373人。一是严打严重暴力犯罪。对新发杀人伤害等案件,调集警力,多警种联动,力争快侦快破。全县破新发命案3起,破获16年命案积案1起。二是严打多发性侵财犯罪。相继破获了砸车盗窃、系列盗窃摩托车、重大保险柜撬盗、系列盗窃商铺、盗割电缆等案件,全县共破获各类侵财案件203起,破系列串案2串21案,打掉侵财类犯罪团伙8个18人、收赃窝点1个2人,缴获赃款赃物总价值5.5万元。三是重视民生领域案件侦破。狠抓打击经济领域各种犯罪行为,全县共立各类经济案件11起,破案9起,起诉4人,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成立刑侦大队禁毒中队,召开全省毒品堵源截流工作培训班、全县禁毒工作会议,已侦破毒品案件93起,缴获毒品5594克,铲除毒品原植物6540株,起诉15人,强制戒毒15人,行政拘留42人。
亮点四
织密网络,平安共建,防控体系提档升级
成立宁强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政府党组成员、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吕锋任副组长的全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决定一次性招录辅警(含消防文员)131人,筹建过境危化品车辆GPS“智能云”平台监控系统,增加视频监控建设。坚持“脚板+网络”、“传统+科技”、“专门工作+群众路线”,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建成社会视频资源图像整合平台;购置了网络校时服务器、网络涉密清除工具;完成公安网、视频网双百兆网络带宽升级;建成县到派出所四级公安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侦查分析系统;完成13个镇(办)和城区视频监控三期建设任务,全县已建设百万高清公共视频监控探头271个,摄录一体机400个,治安卡口、微卡口50处,整合社会视频资源836个。做强边际卡点,在京昆高速公路和108国道宁强段以及全县边际地区、旅游沿线建设2个一级,3个三级检查站,10个治安卡点和133个网格化报警服务点。10次启动等级以上查控勤务,已盘查车辆12.4万辆、人员23.9万人次,查获高压气枪、仿真枪2支,铅弹5000余发,管制刀具11把。筑牢域内防线,接收退伍军人充实交管、消防一线,投资300余万元,新增一批巡逻车及单警装备。全县共建成24个社区(中心)警务室,落实村(社区)治保调解组织229个、治安中心户长1759名,商业店铺联防组长127名,指导组建“红袖标”平安建设志愿者队伍22支3500余人,铁路护路联防队伍21支148人。
亮点五
信息主导,创新举措,“互联网+” 加速拓展
年初,宁强县公安局确立信息科技建设目标,以“系统建设”和“人才建设”为抓手,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全面保障,精心打造信息智慧警务。一是树立“大数据”思维,构建“云警务”。组建专业队伍,投资120余万元,改建办公场所800余平米,整合社会数据1.9亿条,合成作战室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二是创新“互联网+”方法,打造“微警务”。组建“互联网+”服务群众、“互联网+”实战业务、“互联网+”队伍建设三个工作组,完成“智慧警务”一、二期工程,推进三期工程深度应用。全局已创立公众微信号22个和2个公安政务微博;创办《公安手机报》26期,政务微博固定粉丝11674人。三是拓展信息应用,构建“全警务”。筹措资金90余万元,为全警统一购置了移动警务通;给15个派出所、22个社区(中心)警务室配发27台手持机、16套执法记录采集站、100台执法记录仪;基层更新电脑58台、打印机26台,扫描仪21台,各警种普遍建立微信群,对内发布工作指令,对外开展法制宣传,延伸民警8小时以外管理。
亮点六
科学调配,机制改革,实战水平有效提升
该局立足于“一切面向实战”,探索符合实战要求的现代警务机制,努力做到打击更有力、防范更严密、应对更有效。一是推进情指一体化建设。主动发起并加入四川朝天、旺苍和甘肃康县毗邻区县2个警务协作区,创建“点对点”联系、网上办案协作、专人全程督办机制。依托视频监控,赋予指挥长(值班局长)点对点指挥调度先决权,减少中间环节。二是建立合成警务新模式。成立情报信息大队,与网安大队合并,综合运用刑侦、技侦、网侦、图侦等手段,服务破案。三是加强实战警务保障。坚持警力、装备物资应急调配向一线和实战倾斜。加强刑事科学技术建设,新增2名警犬训导员、5个刑事科学技术分室,3次受到省、市通报表扬,全市刑侦工作暨视频侦查实验室建设现场会在宁强召开,90%以上已破案件中,信息应用均不同程度发挥作用。
亮点七
建章立制,公正公开,规范执法稳步推进
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建设。一是完善执法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受立案工作规范(试行)》、《执法记录仪、移动警务通(手机)使用管理办法》、《案卷借阅、调取管理规定》、《案管员职责(试行)》。积极开展省AAA档案室创建达标,进一步规范了案件受理和卷宗管理。加强了执法办案系统、执法记录仪、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的配备和应用。二是狠抓了受立案改革。严格落实刑事案件法制部门“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工作机制。制定《受立案改革实施方案》,按照“全市一流”的理念,改建局机关及11个派出所办案区,新增高清审讯系统;投资20余万元,建成县局案管中心,设立了独立办公区域,为案管中心和各所、队案管室新配了一批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档案柜等办公设备,并充实新调两名民警,以硬件规范倒逼业务管理上台阶。三是实施全面监督。依托执法办案与监督信息系统,认真落实五级审核把关制度,坚持执法质量月通报机制,加强执法质量考评。四是推进阳光警务执法公开。开展县级公安机关落实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专题研究,推行公安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应诉、办案民警出庭制度,全年考评案卷360余案,审核提捕起诉140案、刑事强制措施265人、行政拘留286人。无错案。
亮点八
严格管理,突出整治,公共安全管控加力
全县治安部门全力整治治安重点部位和热点问题,一是紧盯食药品等民生领域制假、售假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餐桌”、医疗安全。配合市场监督部门检查全县“三小”行业35家次,与环保部门联合执法11次,查破案件3起,行政拘留2人。二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针对今年108国道改建,危化品车辆过境量大的特点,先后开展了春运交通安全、“降事故,保畅通”百日会战、酒驾、农村道路交通整治和“黄标车”淘汰治理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召开108国道宁强段全国14省160余家过境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会议,成立危化品车辆管理中队和检查站,增设安全提示牌68处、减速带132处、反光镜55面,已路检路查车辆96860台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450起,其中酒驾79起、醉驾1起。办理一般程序案件116件,行政拘留严重交通违法行为53人,预防减少了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三是狠抓消防监督。消防大队和各派出所持续开展了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已检查社会单位1559家次,发现、督促整改火灾隐患2778处,行政处罚74起,全县火灾形势平稳,未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四是扎实开展缉枪治爆和民爆物品大检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制定《缉枪治爆奖励办法和标准》,已检查涉爆单位427家次,发现整改隐患42处,处罚5家;收缴各类枪支106支、炸药32千克,雷管107发、导火线1125米,查破涉枪涉爆刑事案件37起,起诉30人,治安拘留3人。
亮点九
着力服务,打造品牌,民生警务效应明显
宁强县公安局始终把护航项目建设,确保群众安居乐业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一是积极创建“一所一品”活动。投资20余万元,在全县旅游线路设订安装网格化报警服务提示牌133个,完成了7个派出所规范化改造、定置化管理,新建汉源派出所、巡警大队、巴山派出所业务用房,先后选树了舒家坝“平安旅游线路样板派出所”、阳平关“队伍正规化建设示范派出所”、代家坝“缉枪治爆样板派出所”。二是严格行业场所监管,全年检查行业场所和单位1563家次,发现整改消防隐患2767处,排查整治校园安全隐患70余处。三是完善开展净化投资环境专项行动,保障重点工程项目顺利建设,已排查化解项目建设中苗头性问题60余起,查处案件3起,行政拘留10人,有力地维护了经济发展良好秩序。四是出台便民利民措施,完善拓展移动毒互联网“网上公安局”、“微警务民生服务平台”,开通了“报警举报、违章查询、办事指南”以及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受理等服务,尽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人民群众对公安队伍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亮点十
文化引领,典型带动,队伍建设精彩纷呈
积极创建全省公安机关队伍正规化建设示范单位活动,坚持政治建警、素质强警、文化育警不放松,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一是狠抓了政治建警。健全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两学一做”系列学习教育,陆续开展了庆“七.一”、“八.一”、“十.一”,“9.30”烈士纪念日、纪念“12.9”运动等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基层党建过硬工程,治四病等活动。成立县局团支部,组织各类文娱活动9次,培树了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天汉卫士”蒲贵军,评选“每月一星”7名。制作专题片,对先进集体和个人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展示推介,引导广大民警学习身边典型,弘扬队伍正能量。二是打造“三馆一台”队伍建设亮点。即局史馆、图书馆、健身馆、“国旗升降台”,新建了局机关园艺绿化、铁艺大门、照壁、休闲区,逐步形成全局思想政治教育新基地。三是深化民警教育训练。叫响落实“周周有培训”,培养教官7名,建立3个训练基地,先后组织5次模拟演练,3次实弹射击训,19次专题培训。在全市特警实战技能比武竞赛中,宁强县公安局参赛队伍夺得全市第一序列团体第一的好成绩。四是完善民警职业保障。落实民警工资晋升、年休假、体检,提拔、转任科级干部14名、确定后备干部15名,交流轮岗37人。五是严格公安队伍纪律监督。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新修定值班备勤及队伍日常教育监督等制度20余项,机关加装了16处监控、4处门禁,开展网上督察,在公安网和一楼大屏滚动播报队伍、业务提示信息。在窗口单位设置便民服务“二维码”桌牌,新聘警风警纪监督员32名,全年开展向人民汇报活动2次,在上半年人民群众满意度测评中群众满意率98.76℅。公安部、省公安厅、市公安局领导多次莅临视察,对我局队伍正规化建设、文化育警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2017年,宁强县公安局将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公安局的坚强领导下,以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为契机,锐意进取,拼搏创新,为平安宁强和汉水源头宜居养生城市建设,和谐美丽新宁强作出新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