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公安:推行“123“勤务模式 提升打防管控效能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6-03-21 18:55:37
阅读量:
本网讯(通讯员 代仁义 汪华平)岚皋公安局以警务运行模式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四项建设”为重点,大胆创新勤务模式和指挥调度机制,立足城区,以城关派出所为重心,大力推行“123”勤务模式,夯实工作责任,激发队伍活力,努力构筑打防一体实战化的工作格局,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维护了辖区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的肯定,得到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创新工作方式,以城区为中心,推行“123”勤务模式。该局“123”勤务模式即“一室二站三队”警务运行机制。该局以提高警务实战化能力和服务辖区群众效能为目标,按照“搭建机构、厘清职责、分工负责、定岗定员、落实硬件、健全制度、加强考核、规范运作、注重实效”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派出所警务运行模式改革,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整合全所警力资源,在城关派出所内设“一室”即指挥研判室,与县局指挥中心密切配合,负责城区的信息收集、情报分析研判、指挥调度、内外协调及内勤工作;在县城中心和出城要道设立“二站”即街面警务工作站、警务查报站,负责街面警务服务、查缉堵截、屯警街面、应急处突等工作;在派出所设立“三队”即社区警务工作队、巡逻防控(治安)工作队、刑事侦查队,分别负责社区警务、基层基础工作、网格化巡逻、行业场所管理、案件查处、侦破工作。上述“一室二站三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分别建立健全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工作要求等管理制度,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由所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民警岗位相对固定,定期轮岗交流,有力地推动了派出所各项工作,促进了辖区治安持续稳定。
科学配置警力资源,夯实民警工作责任,激发队伍活力。该局“123”勤务模式坚持因事设岗,因岗定员,量才施用,明确界定岗位职责和要求,贯彻“新老搭配、强弱搭配、男女搭配、正式民警与协勤人员搭配”的原则,落实老民警对年轻民警和辅警“传、帮、带”,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将考核结果与民警及协勤人员评优树模、职务晋升、选拔文职、事业编制、执勤津贴挂钩,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从而调动民警和协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激发队伍活力,实现警力资源效益最大化。
整合警力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动态条件下指挥调度和社会治安管控能力。该局城关派出所指挥研判室设在派出所监控中心,针对不同的警情及时调取现场及周边的视频监控,按照扁平化指挥调度工作的要求,将城区囤积的警力随时就近调动、快速处置,实现一级指令、一级处警、点对点调度。警务工作站以城区中心治安岗亭为依托,流动警务车为补充,确保警力部署到治安复杂地区和重点部位、易发案区域,随时搜集、捕捉城区治安的动态信息,掌握各种不稳定人群、各类突发案件的动态信息,及时反馈到指挥研判室,指挥研判室及时调配警力处置,确保警力跟着警情走;警务工作站及流动警务车随时囤积足够机动警力,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赶赴发案地点,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紧急警情。同时由6名素质过硬、业务素质强的文职协警组成的机动巡逻中队,携带装备、武器、警械,配备依维柯特警车一辆24小时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武装执勤,确保突发事件特别是暴恐案件的及时果断处置。蔡垭公安检查站配备9名巡警实行三班三运转,按照指挥中心和派出所指挥研判室的指令及时设卡堵截、盘查各类可疑车辆和嫌疑人员。形成以街面警务站为骨架、巡逻网络为支撑、街头反恐防暴点(屯警点)为呼应、公安检查站为关卡,动静结合、纵横呼应的街头治安防控网,24小时值守街头,有效地提高了治安动态防控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该局在城区运行“一室二站三队”勤务模式以来,民警搜集录入各类信息5.5万条,摸排登记出租房屋411户,摸排登记暂住、流动人口618人,建立行业场所电子档案44份,摸排管控重点人员41名,派出所民警主动出击成功侦破了张某宝盗窃摩托车案、县城东坡何某宝商店1万元现金被盗案等一批大要案件,为刑侦部门提供破案信息13件,城区各类可防性案件发案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8.7%,辖区群众的见警率和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一个打防一体、高效务实、符合公安实战化要求的新型派出所勤务模式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