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市域社会治理实践」“1133”模式探索基层依法治理“莲湖样板”

来源: 时间:2022-04-12 17:48:16 阅读量:

西安市莲湖区全面推进社区法治建设,创新开展法律顾问工作,打通基层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助推基层依法治理的创新做法。

2020年7月,中央依法治国办发布《关于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命名的决定》,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被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作为名单中西北五省唯一的区县级单位,近年来,莲湖区探索创新社区法治“1133”工作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1133’即以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特点和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为导向,所打造的‘一名社区法律顾问、一个法治日活动、活动质量三级监督、活动开展三级保障’的社区法治工作模式。”莲湖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邸文彦介绍,紧抓末梢治理,“1133”模式致力于将普法宣传、矛盾化解、法律援助等职能下沉到社区,打通基层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陕西市域社会治理实践」“1133”模式探索基层依法治理“莲湖样板”

 

依法维权有了“知心人”

莲湖区共有131个社区,当地政府从全区500多名执业律师中,遴选出131名优秀律师,聘任为131个社区的法律顾问,为辖区居民提供零距离、全方位的公共法律服务。社区律师每周五定点坐班,居民不花钱、不跑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1对N”的公共法律服务,解决“急难愁盼”法律难题。区、街道、社区还组建三级“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管理交流群”,让群众有了“装在口袋里的法律顾问”。

莲湖区先后制定印发《莲湖区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将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纳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随着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下沉,各种配套制度出台,在不断磨合、校正、再磨合、再校正中,“1133”工作模式日趋成熟、完善。

如今,社区法律顾问已经成为群众依法维权的“知心人”。而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莲湖区还自主研发手机App,在131个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安装自助服务终端,整合公证、律师、司法鉴定、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和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资源,全方位全天候为群众提供智能便捷的法律服务,“线上+线下”不断推动基层依法治理提档升级。‍

「陕西市域社会治理实践」“1133”模式探索基层依法治理“莲湖样板”

 

 

依法行政有了“参谋员”

近年来,在莲湖区的各个社区,法律顾问以其专业化的服务深度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中,工作内容在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传统法律服务基础上,扩展到社区治理各个方面:为社区干部提供法律培训,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等。

法律顾问围绕当前热点,为社区管理提供法律意见;针对各自服务社区的特点,量身定制“法律服务套餐”;对社区矫正人员及刑满释放人员开展普法宣传和警示教育活动,助其接受改造;与公证处、辖区民警共同开展法律活动,做好对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社区法律顾问已经成为社区依法行政的“参谋员”。

“以前,工作中涉及专业法律问题找律师,得通过熟人介绍,如今律师已经成为我们的‘同事’,成了社区重要的一分子。”对此,作为社区主任的周建玲感触颇深,在她看来,“1133”工作模式不仅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还有利于推进社区依法治理。

“社区法律顾问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扫清了社区干部处理重大疑难问题的法律盲区,社区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社区依法治理有了‘清障机’。”周建玲说,自从有了社区法律顾问,社区干部也敢干事了,心里更有底气了。

据了解,在莲湖区,作为好参谋、好助手,法律顾问为社区管理事务提供法律意见、为社区调解委员会提供法律咨询,社区的大事小情都参与,基层法律服务已经融入到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

「陕西市域社会治理实践」“1133”模式探索基层依法治理“莲湖样板”

 

 

“1133密电码”遍地开花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进法治化治理,公共法律服务不能缺位。

“1133”模式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办实事、解难题、惠民生、促发展。

据统计,“1133”工作模式推行以来,累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5万余次,帮助刑释人员1281人次,指导社矫人员857人次。有法律问题必答、有法律需求必应,已成为莲湖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显著标签。

有社区干部将“1133”形象地比作社区法治工作的“密电码”。西安市莲湖区发出的这份“密电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助力基层治理法治化,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同时,还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来源:西安政法 陕西政法

审核:刘航

编辑:陕西法制网 李娟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