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法院:让老百姓遇事能找说法 快解决 | 媒体聚焦

来源: 时间:2022-04-12 16:53:11 阅读量:

西安法院:让老百姓遇事能找说法 快解决 | 媒体聚焦

4月12日《华商报》C04版报道

“诉”是指法院的诉讼案件,“源”是指纠纷产生的根源。“诉源治理”旨在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近日,华商报记者了解到,西安各法院在推进诉源治理方面不断探索、推陈出新,力图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个地方“找说法”,让群众的实际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零成本”解纷新模式效率高 群众赞

西安法院:让老百姓遇事能找说法 快解决 | 媒体聚焦

 

“感谢法院的诉前调解平台,没想到法官考虑到我的实际困难,不出门、没花钱就把我的事情解决了!”从一家金融机构的线上平台贷款8万余元的被告肖某,听到对方愿意给其一定偿还时间并减免部分费用后,激动地说。

“线上调解和司法确认很方便,即使上了年纪的当事人也能熟练操作,而且不用缴纳诉讼费,既有利于及时化解纠纷,也有助于我们企业健康长足发展。”谈及体验升级版的“e法庭”后的感受,作为原告的一家金融机构连连称赞。

据了解,这是西安市未央区法院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线上调解+线下联动”,运用一部手机开启的“零成本”解纷新模式,通过新模式,实现了3天完成14起矛盾纠纷的高效化解。

未央区法院工作人员表示,收案不断增长,司法资源有限,围绕“大局、为民、公正、发展”主线,通过诉源治理,引导法官从注重办案向参与治理转变,引导群众从提起诉讼向诉前调解转变,从而把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既能让老百姓成为社会治理的受益者,又能实现简案快审、类案量审、繁案精审,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首善区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法官联动网格员 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西安法院:让老百姓遇事能找说法 快解决 | 媒体聚焦

 

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下,多运用社会力量特别是基层力量参与法院案件处理,既能节约司法资源又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

家住西安市阎良区的李某于年初去世,因其生前有多笔债务,债权人纷纷起诉至阎良区法院,要求李某的继承人承担还款责任。考虑到案件数量较多,被告系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承办法官联系了阎良区委社会治理办,由街道办派出1名网格员协助法院工作。利用基层社区力量熟悉当事人家庭情况的优势,一方面照顾当事人的情绪,一方面经过有效沟通,将案件材料顺利地送达到了被告手中。最终被告表示愿意配合法院查明案件事实,尽快化解矛盾纠纷。

阎良区法院工作人员表示,法院与社区共同打造多元化、网格化解纠纷的模式,增加网格员的参与度,有利于提高办案效率,更有助于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打造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据了解,阎良区正在推行巡回法庭入驻综治网格中心工作,作为辖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加快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的重要依托,各方将在现有基础上积极推进平台资源融合共享,细化衔接机制,实现矛盾纠纷诉前分流化解。

 

诉前调解更灵活 低成本 高效率

西安法院:让老百姓遇事能找说法 快解决 | 媒体聚焦

 

近日,西安市新城区法院受理了一批商铺业主诉陕西一家公司的委托合同纠纷集团案件。据了解,2014年起,原告将其商铺委托给被告公司统一经营,托管期限为10年,被告每年按照原告房款总金额的10%支付原告托管费。合同履行期间,因被告逾期支付托管收益金,原告将其诉至法院,请求被告支付拖欠的托管收益金及利息,以及解除合同并一次性支付解除合同的违约金。

立案法官考虑到该批集团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在征求当事人意见后将案件委派给特邀解员进行诉前调解。特邀调解员通过询问,逐渐清楚了事情经过,随后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沟通协调,促使案件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该批集团案件共138案全部调解成功,并在线申请司法确认。

新城区法院工作人员表示,诉讼是化解矛盾的必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相比诉讼程序,诉前调解更加突出“调”字,程序上更加灵活,司法确认程序具有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便捷的优势。

 


来源|华商报 陕西高院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