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人民法院 :有的放矢巧调解 案结事了促和谐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8-03-14 17:57:50 阅读量:

 

对于民事案件而言,调解结案,可以平衡双方的利益诉求,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然而成功的调解,不仅要求法官具备良好的法律功底,更需要有耐心和细心。

那是一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原告熊某、蔡某与被告祝某夫妇系朋友关系,2015年8月6日被告因工程周转向二原告借款798000元,期间被告夫妇偿还了部分借款及利息,后经清算还下欠二原告本金三十万元,当熊某与蔡某急需用钱向祝某夫妇讨要时,祝某夫妇却拒绝还款,无奈之下,熊某、蔡某来到柞水县人民法院下梁法庭申请了诉前财产保全,下梁法庭依法受理了这起民间借贷纠纷。被告祝某很快来到了法庭,也配合领取了应诉材料,可当承办法官向其询问,做工作时就开始难了。法官心想原被告都是朋友,彼此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不想让其之间的关系变的僵硬,而被告的态度却很坚决,承认借款属实,欠条系其出具的,但与原告达成债务转让。法官耐心给讲解合同变更和转让的法律规定,被告承认没有证据证明债权人同意债务转移的主张,但就是不还钱。承办法官见状,遂耐心细致的给双方当事人分析调解与判决的区别、利弊,由当事人自己斟酌选择。随后向其双方送达了开庭传票。

开庭的前一天,被告祝某提着一袋子东西来到法庭,:“程庭长,你的话我想通了,我把钱给她们拿来了,我听你的,好好处理”。承办法官立即通知原告,最终,在法官查清借款的用途、时间、金额、利息约定等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双方当事人达成即时履行的调解协议,被告当庭向原告支付了本息共计三十三万元。

虽然只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民事纠纷,但是承办法官并没有掉以轻心,而是给予充分重视,考虑双方的立场和需求并耐心解释,不仅让当事人在案件解决过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更感受到应有的尊重和温情。

人民法官不是高高在上,运用冰冷、机械的法条进行审判,而是要充分融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带着诚恳的感情、真情倾听每一项诉求,真心解决每一起纠纷,真诚对待每一位群众,不仅做到以法条断案,更做到以情理服人,让每一个细节都体现法律的威严和法官的情怀。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幅巨大的蓝图,那么,人民法官就是一名画家,握着司法之笔为这幅巨作抹去不和谐的笔触,添画温情的色彩。

撰稿人:柞水县人民法院 关雯 整理:王亚锋 许兰兰 编辑:王梦苹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