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日报 时间:2013-12-13 10:58:45 阅读量:
记者亲历:法槌在乡间敲响
初冬时节,地处秦岭北麓脚下的蓝田县三官庙村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
太阳初升,安静的乡村又渐渐热闹起来。上午9点多,一辆法院巡回审判车停在三官庙村集镇边的一处空地上。庄严的国徽下,五张长桌,几条凳子,就地搭建起一个简易、庄严的“流动法庭”。听闻蓝田法院的法官要在家门口开庭断案子,四里八乡前来赶集的村民将流动法庭围了个水泄不通。
当天上午,尽管初冬的寒气逼人,但不少群众还是早早赶到,站着听完了两个多小时的庭审。庭审结束后,村民们纷纷围了上来,有的咨询法律问题,有的索要宣传资料。年近七旬的周老汉告诉记者,“法官在家门口断案子,这已经不是头一回咧!以后应该让娃娃们多来听听,多受教育。”
法院开放日:“我家大门常打开”
陕西白鹿原律师事务所主任赵门利作为蓝田法院的“常客”,和所里的其他几位律师同时被邀请参加蓝田法院的开放日座谈活动。
“这样的座谈会,让我们看到了蓝田法院开门纳谏的工作态度。尤其是李社武院长对我们律师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视,现场研究解决,让我们很感动。”赵门利主任深有感触地说道。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法院开放日”活动,蓝田法院每年都会举办。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群众和中小学生走进法院,了解、支持法院工作的同时,蓝田法院还坚持将司法公开与开门纳谏、接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在活动中认真听取群众评议,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法院开放日”,已成为法院与人民群众之间一座互信、互动的桥梁,结合的新路子。
网上晒文书:红红脸、出出汗
要让老百姓把官司打得明明白白,作为裁判结果最终载体的裁判文书,能够让社会公众及时、快捷地查阅,亦是最“给力”的办法之一。
2012年起,蓝田法院开始强力推行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制度。要求除按照规定不能公开的裁判文书外,其余全部在蓝田法院门户网站上公布。网民只要登录该院网站,点击“裁判文书”栏目,就能看到该院已经审、执结的各类案件的裁判文书。
裁判文书网上发布制度建立之初,部分法官有顾虑。一方面,担心裁判文书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也怕当事人不理解。对此,蓝田法院党组态度坚决:不掩饰、不遮丑,对于依照规定能够上网的裁判文书必须全部上网。
随着该项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法官们以虚心、坦诚的心态,正确面对裁判文书上网,真诚、自觉地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一些法官也明确表示,这种倒逼机制促使自己更加负责谨慎地对待每一个案件的审判。同时,随着裁判文书大量的上网公布,也满足了自身参阅、学习和借鉴的现实工作需要。
“公平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在谈及裁判文书上网的意义时,蓝田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社武表示,“裁判文书上网,有助于提高司法透明度,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也提高了办案法官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
科技给力:足不出户看庭审
“我不懂法,图来钱快,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不仅害了自己,也连累了家人。”10月23日上午,不管是蓝田法院庭审现场的群众,还是微博上“旁听”的网友,都被被告人康某庭审中的一席悔过之言所深深触动。
这,仅是蓝田法院微博直播庭审活动的一个缩影。
为提高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蓝田法院在全市法院系统率先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作为蓝田法院门户网站的重要补充。与此同时,该院借助微博这一新平台,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以及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件进行庭审直播。截至目前,已先后直播庭审活动5次。
蓝田法院还是全省法院系统率先“尝鲜”视频直播庭审的基层法院。12月3日,原告唐林、李建诉被告蓝田县安村镇某村民小组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一案在蓝田法院公开审理。与以往庭审不同的是,3台摄像机将此案审理全程现场图像直接传输到互联网,法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被置于广大网友的监督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