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民主司法 践行群众路线

来源:本站 时间:2013-08-08 08:01:23 阅读量:

周至县人民法院“一村(社区)一法

官、一村(社区)一调解”工作显实效

“一村(社区)一法官、一村(社区)一调解””工作机制,是周至县人民法院贯彻落实省委政法委、省高院、市中院关于在全省法院系统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官”活动和西安市综治委在全市政法系统内展开 “三官一律”进社区(村)活动的指导精神,立足自身审判实际,紧密结合周至社会特点,在大量调研并广泛征询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提出的诉前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创新工作机制。其基本内涵是:法院在全县干部群众中选聘构建覆盖所有镇村(社区)的调解员网络,采取立案预登记、口头立案、协助调解、委托调解、诉调对接等方式,充分利用民间调解力量熟悉基层一线的优势,驻村法官则主要承担指导,规范、监督和考核调解员作用,激发驻村法官与调解员各自的优势,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从而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内部、化解在起诉之前的纠纷解决机制。

去年1116日,周至法院在辖区九峰镇举行了“一村(社区)一法官、一村(社区)一调解”工作机制现场会,该院首个“法官工作站”和“委托调解站”揭牌成立,首批选聘的33名调解员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截止去年12月份,该院在全县范围内总计建立了22个“法官工作站”和“委托调解站”,346个“法官工作室”和“委托调解室”。形成了镇镇有“法官工作站”和“委托调解站”,村村有“法官工作室”和“委托调解室”,调解站(室)有驻村指导法官的大调解网络格局。将全院77名法官干警派驻至全县各个“法官工作站(室)”,同时在全县范围内选聘了429名优秀的调解员,协助法院开展调解工作。

该项工作机制推进以来,77驻村法官按照要求,快速进驻各自联系点开始工作。向辖区群众公示驻村法官的工作电话,并向全社会公开了“一村(社区)一法官、一村(社区)一调解”管理中心咨询电话和监督电话,规定驻村法官须保持通讯畅通,随时接受群众的法律咨询和意见。辖区内发生矛盾纠纷或遇有突发事件,如有需要,驻村法官接到群众电话求助后原则上必须及时赶赴现场协助进行处理,尽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用驻村法官的“多跑路”换来群众的“少跑路”和“少折腾”,从而取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今年前两个季度,驻村法官共接受群众法律咨询1300余人次,现场参与纠纷调处150多次,开展法律五进等法制宣传386次,协助党委政府化解重大涉诉信访案件19件。

该院聘请了429名调解员,这是一支庞大的调解队伍,如何能挖掘这批“编外法官”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能量和优势,是实施好该项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之所在。该院通过授牌设点、颁发聘书、组织培训、调解指导、监督考核等,让“编外法官”们办事有身份、办公有场所、调解有热情、工作有能力,为他们参与司法活动提供了一个大平台。根据工作机制的设计,调解员的岗位职能不仅仅是协助法院化解矛盾纠纷,即不光是一名纠纷化解员,同时还是矛盾排查员、法律宣传员、诉讼协助员、舆情通报员、民意接纳员、司法公正的监督员、文明风尚的传播员、法院与群众的联络员。429名“编外法官”身处矛盾纠纷第一线,利用在第一时间接触矛盾、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的自身优势,在驻村法官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今年前两季度共进行立案预登记1320件,其中达成调解协议的有964件,接受群众法律咨询1000多人次,协助辖区党委政府和法院化解重大群体性和重大信访案件46件。

为了提高调解员的调解技能,该院分批组织驻村法官对全县调解员进行了现场指导和业务培训,现已分辖区对所有调解员进行了两轮次的分批培训。同时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将培训工作与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726日,法院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该院史无前例的邀请全县429名调解员集体到法院机关参观和培训,让这些优秀的群众代表亲身了解法院工作、感受和体验审判氛围,征询他们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商如何更好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官、一村(社区)一调解”工作机制,受到了调解员们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