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9-17 09:41:44 阅读量:
近年来,旬阳市甘溪镇人大紧扣市人大年度工作部署,以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为主线,聚焦夯实基础、创新机制、提升品质三个维度,将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民主法治动力。
补短板:夯实基础促发展。为筑牢阵地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甘溪镇人大将代表联络站的优化升级作为基础工程常抓不懈,对代表中心联络站和多个代表活动室进行改造提升,融入本地文化元素,营造温馨、开放、便捷的履职环境。代表联络站升级为“民生调度中枢”,结合农时季节开展多样化接待活动,确保民意收集更接地气、更富实效。构建双线覆盖,确保联系选民全方位,推行“代表固定接待日+主题接待月”制度,定期组织代表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农家院落,“零距离”倾听民声。建立多层次结对机制,将不同战线上的代表结对,发挥传帮带作用,全面提升代表个体素质和履职能力。为强化能力建设,提升代表履职素养,系统构建代表履职管理制度,激发代表深度参与治理热情。依托相关培训平台,按领域划分履职集群,开设产业保护、生态巡查、技术监督等定制课程,不断提升代表专业履职能力,确保每位代表都能成为行业领域的“明白人”。
强弱项:创新机制增效能。“产业网格”专业履职,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创新构建按特色产业划分的专业网格,代表依专长进驻相应网格。推行“流动议事厅”机制,代表们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板凳议事”、“田埂协商”,将政策宣讲与民意收集相结合,确保问题精准对接“懂行人”,诉求得到专业化解。动态管理机制,推动民生实事落地,创新推行多色标识动态管理,在代表联络站设置履职墙,民生项目按进度分级标识。建立预警和质询程序,对滞后项目启动监督程序,确保民生实事项目高效推进。这一机制形成了完整的监督闭环,有效促进了各项民生实事的落实。“人大代表+”模式激活产业振兴新引擎,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中产业能人、乡贤代表的“头雁效应”,构建多位一体发展模式。代表牵头组建“产业发展智囊团”,联合专家成立“田间课堂”。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产业振兴与群众增收的双赢局面。
提品质:精益求精铸典范。民生实事“群众点菜”,实现需求精准对接,实行民生实事项目多环节票决机制,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建议,组织代表开展“项目路演”,对入选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督。创新推出“群众点单、代表领办、部门承办、人大督办”的办理模式,确保每一件民生实事都能办到群众心坎上。深化“生态管家”履职品牌,代表定期开展水质监测,结果通过公众号公示。建立绿色项目代表评估前置机制,对不符合生态标准的开发提案实行一票否决。在关键时期,代表按照“隐患不销号、监督不离场”原则,推动风险点动态清零,守护好甘溪的绿水青山。着力打通“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履职渠道,确保代表履职有平台,联系群众有桥梁。创新推出多元化数字服务板块,推动民意收集模式向高效便捷转变。该平台包含多项功能码,大大提升了民意收集效率和办理质量,使代表履职更加精准高效。
甘溪镇人大以创新为刃,以履职为犁,深耕着“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时代答卷,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创新举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人大动能,展现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通讯员:李毅垚)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