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检察机关该如何应对涉检网络舆情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5-11-05 18:38:21
阅读量:
在互联网时代,检察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公权力机构,必然会时常受到社会公众的全面关注,人民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表达在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主导的舆论环境下,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状况,对于基层检察机关而言,涉检网络舆情的突发性、复杂性给其工作带来了诸多新的考验。网络舆论是检察机关遭受信任危机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各种不同的看法尤其是负面观点可能使其执法公信力和执法权威受到严重削弱。加强涉检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在基层检察机关也变得尤为重要。
一、涉检网络舆情的特点
涉检网络舆情具有一般网络舆情的特点,但也呈现出一些自身的特性,主要有:
1、维权手段从单一转向多元。当事人维权除了传统的方式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上访外,还积极地在网络媒体发帖,并将该贴炒作成热门贴,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这给检察机关的执法办案造成了很大的舆论压力。
2、意见表达具有偏差性。普通网民由于对法律专业性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因不了解案件,受同情弱者、痛恨不公等心理影响,往往容易凭借自己个人的主观感受盲目的表达意见,凭感觉和经验作理性判断,出现一些极端且不负责任的言论,有的甚至歪曲事实,谣言惑众,引发非理性群体的盲从和冲动。
3、民意表达具有随意性和互动性。在网络上,网民可以随意发表言论,不受任何约束,网民在网络上隐匿身份,纵谈国事,凭借自己的主观感受随意发言,尤其是涉及到司法这种个关系人身重大利益的事件面前,不尊重事实和法律,发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且网民之间互动性也很强。
二、涉检网络舆情的成因
1、对应对涉检网络舆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涉检网络舆情暴露出来的问题,有时由于检察机关工作比较繁忙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基层检察机关而言,对应对涉检网络舆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出现问题处理不及时,也没有及时告知事实真相,正确的对民意进行疏通和引导,往往容易引起误解,引发网络舆论的争议。
2、执法办案中存在瑕疵。无风不起浪,涉检网络舆论的出现肯定与检察工作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关。个别干警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法律意识,程序意识,维稳意识不够,有时甚至出现不规范司法的行为,影响了某些厉害关系人的人身自由或者切身利益,从而遭受质疑,引发舆论危机。除了自侦案件外,检察机关在办案环节中一般处于中间环节有的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不注意方法策略,极容易被卷入两头尴尬的境地,埋下隐患。
3、网络舆情出现后,处置手段相对薄弱。对舆情处理的手段方法比较单一,甚至粗暴简单,对网络媒体存在着“不敢说、不会说、不能说”的问题,对网络传播规律掌握不深,网络素养不高,在利用网络与公众开展面对面交流方面应对把控能力不足,一旦出现网络舆情,处置手段相对薄弱。
三、网络舆情的应对
1、高度重视,正确认识。一方面,网络舆情是民意表达的一种渠道,不能“堵”,只能“疏”,要认识到民众之所以采取网络的途径来表达他们的看法或者不满的情绪是有可能是因为正常的民意表达渠道不畅通或者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公正的解决,这种网络舆情对检察工作具有一定的监督和督促的作用。另一方面,网络涉检舆论具有一定的偏差性,不乏有人在网络上歪曲事实,煽动民意,宣泄自己对检察机关的不满情绪,这种情况极容易给检察机关带来很大的压力。综上两方面,检察机关都应该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带来的压力,及时正确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