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执法机关反假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5-06-28 10:25:47
阅读量:
今早出门送儿子去上学,虽然已是初夏时节,但是一连几天的阴雨天气仿佛让人觉的夏天好像还没到,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凉意。晨练的人们、买菜的人们、上班的人们都忙碌着穿梭着,从这头到那头。社会秩序井然有序。因为马上迟到了,我拽着儿子急着赶公交车。走到半道,忽然被一个声音叫住:“女子,给我看看这张钱,是真是假,我不认得。”扭过头才发现路边坐着一个七旬老人他的衣衫褴褛,旁边放着一个拐棍和一个破口袋,开始我还以为他是一个乞丐,后来他手中拿着一张暂新的百元钞票问我他的钱是真是假。我才知道他不是乞丐,他说他刚卖了几斤核桃仁,别人给了他这张钱。老人穿得挺单薄坐在那甚至都有点瑟瑟发抖。看他挺可怜的,我就央求老公给看看,老公有点迟疑我知道现在的骗子很多,他怕碰瓷。经不住我的恳求,他给那老人看了,然后肯定的对那个老人说是假的。听了这话老人很不相信,他又追问我们真是假的吗?老公说这张钱制作很粗糙,很容易辨认的。老人依着拐棍艰难的站起来拿着自己的空口袋和那张百元钞票,走了,一句话都没说,既没诅咒那个给他假钱的人,也没说什么抱怨的话,就这样默默的走了,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但是在分明之中我看到了老人刚才眼中的那一抹失望,对自己?对别人?对社会?我无从而知。老公也习以为常的走了,唯有我仍站在那儿,看着老人渐渐消失的背影,心中有股说不出的难受,多可怜的老人啊,可以想象他的劳动成果的获得是多么艰难,从打核桃,再到剥核桃,然后再晾晒,最后费劲周折的拿到集市上卖。可是他的劳动获得的价值呢?就是这张崭新的毫无价值的假钞?就是被愚弄他的假币持有人欺骗?我想帮助他,真心的想帮他,但是我还是走了,我该怎么帮?是领着老人去金融部门上缴假币?还是和他一起到执法部门进行立案?是施舍给老人一张百元钞票?还是义愤填膺般的咒骂那些用假币坑人的犯罪分子?老人一直没骂,也许他觉得骂了也无用,也许在他的一生中还有比这个更重的打击,也许还有很多的理由.......
刚才在我眼中良好的社会秩序瞬间被破坏了,这也许只是一例个案,也许只是美好社会画卷上的一点瑕疵。可是对一个执法干警来说可能是一种职业习惯、道德操守,还有那发自内心的除恶扬善匡扶正义。一件小事轻轻地让我遇到了,不经意间发生了,又悄无声息的过去了。但是对于我来说它不是一粒石子掉入湖泊仅仅泛起了涟漪,不是一粒石子投入大海,就没有了踪迹。而是一块难看的疤痕,落在了爱美者的脸上。怎样让这块疤痕消失,让美丽再现,却是我深刻的思考:
一、人民群众对假币缺乏辨认能力。
近年来,假币流通情况在我县不停活动,各种版本、面值的假币在市面上流通、使用,严重侵害了金融管理秩序、人民币信誉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农村地区,由于群众认知和辨别能力有限,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对真伪假币辨别能力相对较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他们把假币的流通人群锁定在这类人群中,而且屡次得手,助长了罪犯的嚣张气焰。
二、宣传范围窄,力度不大。
对于小县城来说反假币的宣传培训工作仅仅局限于金融、商业等货币流通部门,平常老百姓没有办法获得到这类知识的宣传途径,普及率过低。使得相当多的群众对假币的特征和辨别方法缺乏了解。另外因为个人文化素质和文化环境不同,新版人民币发行后虽作过有关人民币的简介和特征的宣传,但仍有很多人还不知道或不了解其特征。过于自信的认为我们的小县城肯定没有假币流通甚至流通极少,存在侥幸心理疏于防范。再加上金融部门没有制定适用性强的宣传内容,另外对于执法部门来说,对由于假币流通扰乱社会和金融秩序的犯罪分子,没有制定出适用的法律法规。以上各种因素造成了人民群众对这类法律法规认识一片空白,利益受损不知找谁维权?不知找哪个部门立案?所以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三、执法意识淡漠打击力度较弱。
对于执法部门来说受传统执法理念的制约,习惯于重视大案要案的线索来源、立案监督、侦查破案。觉得这类案件更能体现法律的震慑力和社会效应。而对金融犯罪中持有、使用假币罪的危害和危及社会安定团结和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缺乏认识。认为这类案件线索来源匮乏,涉案人员流动性大、涉案面积较广、涉案方式隐蔽性强,在小地方危害性小,相对金融诈骗罪和非法集资罪来说这类案件涉案金额少,群众举报较少等引不起执法干警的重视,导致立案监督意识缺乏,更谈不上干警的执法意识了。
另外,由于假币犯罪不是我县犯罪活动重点,从乡村到县城对打击防范该类犯罪活动意识不强,思想停留在等案源,行动上体现在按部就班状态。特别是基层派出所,对假币犯罪影响全县金融秩序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执法意识淡漠、办案成效不高、打击力度较弱。我们国家也有制裁制售、使用假钞的法律,但就是没有起到法令禁止的社会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金融部门还是执法部门在对待此类事件时往往过分同情受害者,对他们持有的假币不能坚决没收,有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身边的假币进行了再次流通。
针对以上现象和原因我认为对于打击城乡居民出现假币流通的金融犯罪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辨认意识减少受害程度
由于这类案件往往发生在小地方,年龄较大的老人身上,所以货币发行部门在发行新版人民币前要有一个足够的宣传过程,扩大宣传范围和宣传人群,特别是对老年人要耐心宣传,方式得当,为群众创造一个了解、识别新版人民币的条件。另外,银行、公安等职能部门,应将收缴的伪造的人民币公布于众,让群众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亲耳听一听,通过接触实物,能够增强对假币的感性认识,提高识别能力,从而自觉抵制使用假币。这样一来,相信我们的社会上就如那位老人的受害人群就会相应减少,他们对社会对他人的信任程度就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