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法院 | 守护家的温暖,让亲情回归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9-09 09:41:13 阅读量: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2025年9月5日,秋雨绵绵,渐生凉意,可蓝田法院汤峪法庭内却暖意融融。被告李某在案件处理结束后再次来到法庭,向法官朱永华赠送锦旗,表达谢意。

时间回溯至2025年6月,张某(公公)将儿媳李某诉至法院,要求偿还三年间累计转账的10万余元借款。据张某所述,这些钱或是用于家庭日常开支,或是在李某遇到经济困难时的应急帮扶,可款项借出后,李某始终未提偿还之事,自己多次催要更是被置之不理。无奈之下,张某诉至法院,期望法律能为自己讨回公道。

公公告儿媳,表面看是借贷纠纷,实则是家事矛盾,承办法官朱永华察觉到案件的特殊性,他打心底想要以调解化解矛盾,不能简单一判了之,要尽最大可能修复亲情,让家归于和睦。

“不是不愿意帮她,这可是我的养老钱呀!我催了好几回都不还,我心里又急又寒。现在闹到法庭上,一家人的情分也就没了。”老徐看上去很着急又很无奈。

朱永华首先通知了张某,想听听张某怎么说。看到张某的委屈和纠结心情,他及时进行了安慰,从伦理道德疏导了张某的情绪。

“家务事都走上法庭,我公公到底想干什么?”在通知李某到庭时,明显感觉到她的抵触情绪。经过耐心引导,李某才敞开心扉,坦言自己并非恶意拖欠,而是近期家庭遭遇变故,经济压力陡增,加上公公催要时语气急切,自己一时意气用事才选择“避而不答”。

摸清双方“顾念亲情却碍于面子”的核心症结后,朱永华组织了面对面调解。一方面,从法理上劝导,明确李某的还款义务,让李某清楚认识到自身行为在法律层面的责任;另一方面,又从情理上入手,引导张某换位思考,体谅儿媳当下的经济困境。

“家人之间哪能真的撕破脸?今天解决的不只是钱的问题,黄金易得,亲情难买!同一个屋檐下,一家人和睦才是最大的幸福!”朱永华的话语恳切真诚,也一点点消融着双方心中的隔阂。

经过多轮耐心细致的沟通协调,李某逐渐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妥,主动表示愿意承担还款责任;张某也念及亲情,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这场剑拔弩张的家事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家和万事兴,人睦百业旺”,这句流传千年的俗语,正是法官化解家事纠纷的核心初衷,也是蓝田法院践行家事审判“和为贵”理念的生动注脚。蓝田法院坚持婚姻家庭、相邻关系、邻里纠纷“最后一劝”,坚持将调解工作贯穿家事案件审理全过程,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用饱含温度的司法服务,化解家庭纷扰,守护万家灯火,为构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司法力量。


编辑:许沥心

责编:李娟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