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7-23 09:23:52 阅读量:
在安康汉滨法院家事审判庭的调解室里,赵某与王某、王小某相对而坐,他们因至亲周某的离世聚在一起,却又因遗产分割的问题,彼此沉默。
赵某系周某与前夫的女儿,在父母离异后,赵某便随其父亲一起生活,后周某与王某再婚并与王某的儿子王小某共同生活三十余年。如今周某离世,她留下的积蓄、房产等遗产如何分配,成了横亘在三人之间的难题,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赵某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深知此案的特殊性:既有法律上对婚姻效力的认定,也有顺位继承的严谨要求,还涉及重组家庭中复杂的情感纽带。若简单地一判了之,可能割裂其中来之不易的亲情。于是,承办法官决定采取“法律释明+情感疏导”双轨并行的方式进行调解,一边向双方释明,王某作为合法配偶,赵某作为亲生女儿,王小某基于与周某形成的抚养关系,都是法定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一边耐心倾听各方心声,在交流中,法官感受到了双方对逝去亲人共同的思念与情感寄托。最后,法官敏锐地指出,弥合分歧、维系和睦,才是周某最深的期盼,财产虽可分,亲情却难断。
承办法官提出在依法确认各方身份与权益的基础上,促成赵某、王某、王小某三方达成共识:将周某的遗产均分。这一方案不仅尊重了配偶与子女的法定权益,同时也认可了继父母对继子女实际履行了抚养教育义务而形成的拟制血亲关系。此时,调解的气氛已从最初的疏离,渐渐转为理解与释然。
家事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此案的成功调解,是汉滨法院深入贯彻司法为民理念、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体现。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家庭结构和复杂的亲情关系,该院始终秉持严谨法律分析与情感疏导并重,以法为舟,以情为桨,寻求最契合家庭伦理与人情事理的方案,让司法的温情守护家庭的和谐安宁,让公平正义在人间烟火中彰显最厚重的力量。(喻潇)
编辑:赵佳欣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