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法交融织密“平安网”——岚皋县司法局深耕调解打造矛盾化解“金钥匙”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7-23 09:21:41 阅读量:

近年来,岚皋县司法局深耕主责主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专业化调解力量、多元化共治格局,成功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无论是剑拔弩张的现场冲突,还是积怨多年的上访难题,调解员们始终以专业素养沁润法理,以为民情怀温暖人心,让公平正义在基层可感可及,为基层治理注入坚实而温暖的法治力量。

情理法交融:化“剑拔弩张”为“握手言和”

回想起不久前的那次纠纷,当事人张某依然感慨万千。因琐事争执升级,张某与朋友李某发生肢体冲突导致李某受伤。李某情绪激动,扬言要对簿公堂。起初,张某对一时冲突伤害朋友深感后悔,但当听到李某“法院见”的狠话后,多年情谊濒临破裂,张某的态度也变得强硬起来。双方矛盾急剧升级,朋友劝说也收效甚微。

县司法局指派资深调解员介入后,先采取“背对背”分头疏导的策略。“面对面易激化情绪,‘背对背’降温更稳妥。”调解员首先安抚李某的激动情绪,引导其理性表达,冷静梳理诉求,从两人多年的友情切入,语重心长地劝导:“真要对簿公堂,不仅情谊难续,他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他的家庭情况你也清楚,不光你和张某是朋友,你们的孩子也都相处得很好,你们都是孩子的父亲……”这番话触动了李某,浇灭了他心头的火气。随后依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相关条款向张某释法,“致人损害依法须担责,若对簿公堂,不仅耗时耗力,多年朋友情分恐怕日后再难维系,并分析诉讼可能带来的情感代价和对其自己的负面影响,对个人对家庭都有损害。同时,依据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结合李某伤情诊断,逐项测算出合理赔偿金额。

法理明晰底线,情理拉近距离,最终,张某一次性赔付6.6万元,两人握手言和。“不伤和气,又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调解,我心服口服!”张某由衷赞叹道。

攻坚破冰:解民忧 啃下“硬骨头”

“奔波两年无果,没想到调解员真帮我解决了难题!”拿到15万元赔偿款的那一刻,陈某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2023年,陈某在安岚高速务工时意外受伤。因责任主体模糊、伤情认定存疑,赔偿事宜久拖未决,陈某多次维权上访。

有30余年调解经验的屈鹏接手案件后,主动上门走访,从生活近况聊到维权困境,点滴关怀逐渐拉近距离、赢得信任。随后,她又多次往返奔波于施工单位、发包方、监理方和就诊医院之间,层层厘清责任链条;同时,联合县法律援助中心,为陈某提供专业法律支持,梳理证据、明确赔偿依据,筑牢了维权的“法律靠山”。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在多方见证下,责任方与陈某达成赔偿协议。“调解员屈姐待我像亲人,懂我的难处,把我的事情办得明明白白,真的暖心!”陈某朴实地赞叹,包含对调解工作最深的认可。

织密“平安网”:“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从及时化解朋友冲突到攻坚克难的陈年积案,该局的调解实践,生动展现了调解工作既是化解纠纷的“灭火器”,更是预防矛盾的“防火墙”;不仅在于定分止争,更在于凝聚人心、守护和谐。

近年来,该局着力构建专业化引领、多元化共治”的调解格局,切实筑牢基层平安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源头预防、精准排查。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聚焦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劳资纠纷等重点领域,以及民营企业、信访人群、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征地拆迁、欠薪讨债等敏感问题,做到“早发现、早介入”“底数清、情况明”。分类引导,依法分流。对不适宜调解或经多次调解未果的纠纷,耐心做好法律指引,引导当事人通过行政裁决、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升级。聚焦“和谐安民”,筑牢防线。积极运用“三力联调”“无忧调解超市”等机制,组织各级调解力量围绕重点人群、行业、项目开展深度排查,最大限度将矛盾消弭于萌芽。建强体系,夯实根基。全面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选聘16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实现专职调解员县镇两级全覆盖。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158个,有专职调解员806名、网格员986名,构建起“村(社区)首调、镇联调、县精调”的三级联动网格,全县98%以上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有纠纷,找调解”成为群众共识。

田间地头的耐心劝说、工厂车间的细致协调、社区街巷的温情疏导……调解员们的身影遍布城乡。这把闪耀着法治光辉与民生温度的“金钥匙”,正精准解开一个个群众“心结”,精心编织起覆盖城乡的“平安和谐网”,为建设平安岚皋、法治岚皋筑牢了坚实的法治根基。


编辑:赵佳欣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