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6-08-25 18:14:01 阅读量:
准备用公积金贷款替儿子买房,竟被告知名下已有多笔贷款未还,近日,佳县籍男子刘守卫遇见一件奇怪事,他本人从未办过贷款,但清涧农村商业银行却于2004年至2007年向其办理了4笔贷款业务。更让其吃惊的是,有两笔贷款至今未还。根据其调取的信贷记录显示,有一笔贷款甚至变成了呆账。
异地办了4笔贷款均有逾期现象
刘守卫在佳县工作多年,生活一直省吃俭用,甚至从未在当地银行办理过借款手续。为替儿子买房,他准备利用公积金办理贷款手续。2016年7月,刘守卫来到榆林市公积金中心,却被工作人员告知,他的名下曾有多笔贷款,甚至出现严重逾期现象,由于个人信用记录出现问题,他被银行拉进了“黑名单”。刘守卫听后觉得非常吃惊,“工作多年,一直靠工资养家,怎么会有贷款记录。”起初,刘守卫还认为对方搞错了。
为了取得相关证据,2016年8月,刘守卫调取了个人的信贷记录,原来,有人利用他的身份信息在清涧农村商业银行办了贷款。“2004年至2007年,该行办理了4笔贷款手续,共计授信10万元。”刘守卫说,但其中多笔贷款出现逾期现象。为此,他们专门前往清涧,但对方告知,贷款确实向同名同姓的“刘守卫”放的款,至于为何出现逾期,系因联系不到实际用款人。
同名同姓用款人提供了假的身份证
8月24日,记者根据刘守卫提供的信贷记录显示,刘守卫名下共有4个账户,其中2个账户出现逾期,而且这两笔贷款的逾期天数超过了90天。记者注意到,根据信贷记录明细显示,2004年12月27日,清涧县农村商业银行向其发放25000元贷款,2005年6月27日到期,但这笔贷款并未按时偿还,已成呆账。让人不解的是,即便有呆账,2007年9月30日、2007年11月5日,该行分别向其放款20000元,但这两笔贷款也为按时偿还,还款期分别为2009年1月、2012年12月。此外,2005年6月28日,该行还向其放款35000元,但还款期却为2010年12月。
8月24日,清涧农村商业银行南坪支行行长鲍秋阳告诉记者,“这几款贷款确实存在问题,农商行既然犯了错,他们愿意承担。”鲍秋阳说,多年前,确有一位来自佳县名叫刘守卫的男子在清涧做生意,由于资金周转,银行向其贷了款,担保人系当地一位乡镇干部。对于身份信息错误,鲍秋阳认为,办理贷款业务时,实际用款人可能提供了假的身份证,导致日后银行系统升级,出现了关联问题。
对于如何解决,鲍秋阳说,4笔贷款中,有2笔贷款尚未结清,一笔贷款系由他办理的,已经将余款还完;另一笔系由该行另一位工作人员操办,目前,银行已联系保人,如不能及时偿还,则由操办人垫付。鲍秋阳表示,贷款结清后,银行会将相关信息层层上报,力争尽快将刘保卫的不良记录解除。(记者 高羽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