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瘦身”到“变身”

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14-07-26 12:30:53 阅读量:

  这是一次政府的“自我革命”。改革势在“破冰”—— 简政放权,就是要打破原有审批制度中繁琐、低效的“坚冰”。

  这是一次政府的“全力转型”。转型志在“提效”——优化环境,为再造一个新释放强大的改革红利。

  这是一场涉及43个政府部门和单位的变革,但其影响力却远远超出这些部门甚至。这场变革正如凤凰涅槃、弃旧扬新的话剧,不仅是深化改革之必须,更是经济社会发展之首要。

  “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基层放权。把该放的权力坚决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坚决管住管好”——简政放权,唱响新一轮改革主旋律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软硬兼施”。“硬”环境就像一个地方的土壤和水质,有形存在,而“软”环境则像阳光和空气,虽无形,但不可或缺。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效能的高低是体现区域“软”环境好坏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也备受瞩目。

  “门难进,脸难看,盖个图章得半年;话难听,事难办,批个项目腿跑断”。这个曾经很流行的顺口溜,形象地揭示了过去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多、程序繁琐,饱受百姓诟病的弊端,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乱象、怪象由此可见一斑。

  简政放权,关涉部门利益的调整。这不啻为一场博弈,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不仅需要淡化权力色彩的勇气,更需要消除权力自肥的决心。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县开展了“体制机制理顺年”,2013年12月27日,十五届八次全委扩大会上县委书记明确指出:“要围绕简政放权健全规章制度,就是要认真清理那些不符合加快发展要求的制度、做法、文件、规定,特别是行政审批权,能取消的取消,能放的放下去,能精简的精简下来,能减量的减量,真正做到把属于下级的还给下级,属于市场的交给市场,属于社会的交给社会。”县职能部门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向权力寻租空间“动手术”,以下放权力的“削权、舍利”自我革命,让利民便民“接地气”。

  在规范理顺工作体制机制中,该县共摸排撤并部门、单位34个,撤并内部股室118个。

  经过半年的调研,历经三次政府常务会审定,该县初步整理出涉及全县43个部门529项(含市级下方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县级部门的权力清单:工商局将个体工商户的设立下放到镇工商所,让群众办事更快捷;食药局将500平方米以下流通店的现场核查、量化分级管理审核权下放到药监所,使服务更加基层化;计生局将一孩生育登记卡、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放弃二胎资格审查下放到各镇办计生服务站;财政局将会计从业资格审定办理下放到县会计事务管理局;民政局将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审批下放到各镇财政所、将老年证的办理下放至老龄办;林业局将不会涉及进入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许可、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等六项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坚决予以取消……

  职能部门下放权力,彰显出的不仅仅是一种亲民作风,更是一种大局意识。

  小小“窗口”的改革,撬动的不仅仅是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行政审批是政府管理的末端,这个“神经末梢”改变了,整个行政管理体制也要随之发生微妙而意义深远的变化。

  审批和服务部门淡化“管理”色彩,突出“服务”宗旨;从以前投资者“多家挨个跑”,到如今全程“只进一家门”;平均审批时间提速到5个工作日内办结……从小小的“窗口”改革开始,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的举措不断、新意迭出,有效地推动了作风效能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些细微的、不起眼的改变,体现的是办事理念的转变。

  7月16日,记者走入县办证大厅,从细节感受政府行政审批理念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

  上午8时,大厅里看起来很忙碌,但一切都井然有序。大厅的格局是开放式的,宽敞明亮;办公台是普通桌子的正常高度,这是一个让办事者与审批者能平等对话的高度;国土、住建、规划、煤炭、财政、地税、水务、气象、人防、银行等单位21名工作人员全部挂牌,热情地开展“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窗收费、统一送达”的“一站式”服务。

  坐在窗口服务台前,记者持续询问了10来分钟,工作人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尽最大限度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咨询。在该大厅电脑上,清楚地看到上边罗列的各项审批需要提供的材料,观看管理系统中审批服务的办理流程,感受着人性化的高效快捷服务。

  “办证大厅好呀!不跑冤枉路,不花多余钱,办事效率高,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7月16日,一位前来县办证大厅办理房产证的王师傅高兴地说。

  长期以来,由于行政部门之间职责权限各异,群众为了办一个证往往要跑好多单位来回填表盖章,既折腾了时间,又浪费了钱财。为此,县推行“一厅式”办公,成立了由国土、住建、规划、煤炭等部门集中办公的办证大厅,涉及8类证书和32种税费征缴工作的阳光办理。不仅方便了群众,还加强了税费征收,2013年累计征收各类规费1.4亿元。

  该县大力推行行政权力下放工作,在全县17个镇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原本需要到县里各部门办理的公共服务类业务,如今在镇服务中心就能办理了。在便民服务中心分别设置了党政综合、信访接待、民政、残联、社保、计生、产业服务等窗口和相关服务项目,抽调精兵强将专门服务群众。在各个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箱”、“我帮您办”提示牌、便民服务监督卡和监督投诉电话十分醒目。为提高服务质量,该县在镇便民服务中心推行了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超时处罚等运行制度。在行政权力下放的同时,将服务的触角向乡镇和农村延伸。

  截至目前,县、镇两级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事项7845件,已办结6802件。

  “简政不等于减少服务,放权不等于放弃责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走出“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

  “一放就乱、一乱就收”,是以往多轮行政体制改革的惨痛教训。如何避免走入过去“不减反增、明减暗增”的怪圈?怎样消除“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隐患?县县长在政府常务会上给出的答案是:“推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程序化、信息化、公开化,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县正在着手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按照行政权力授之有据、行之依规、错之追责的要求,确认县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与之对应的权力运行流程图,全面系统地明确部门行使权力的责任主体、实施依据、运行程序和监督措施等内容,对县政府部门的行政权力进行统一管理和规范。将权力置于阳光下,公开审批,让广大群众监督落实的具体情况。

  工作中,该县坚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放与取消“两到位”,对保留的529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各项权力清单和详细额办事流程,在政府网站和部门的显要位置进行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各部门在单位显要位置公布权力清单,公开受理条件、办事流程、办理期限等,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

  同时,该县把简政放权与作风转变结合起来,开展了一场“自我革命”,革庸懒散奢的“命”,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命”。

  “民情日记”、“城乡党组织共建”、“青年干部挂职”、“干部回原籍”……该县探索开展的特色活动,有效促进作风大转变,有力提振干部精气神。目前,该县把干部作风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把工作绩效评判权交给群众,促使各级干部时刻绷紧“优质服务”之弦。

  嬗变,政府从“瘦身”到“变身”,完成这一漂亮的转身,还面临许多难题亟待破解,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能,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会释放出更大的改革红利!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