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用爱唤醒你

来源:宝鸡日报 时间:2014-05-16 16:43:20 阅读量:

妻子突发急病,成了植物人。为让妻子尽快康复,三年来,他日夜精心照顾,还为妻子制作了健身器械,改面包车为“房车”。妻子每向前“迈一小步”,他都要付出“一百步”的努力,可他说:“我不能丢下她不管。”

他叫李栋,家住凤翔县陈村镇紫荆村。

四次手术病魔考验夫妻情深

1979年, 24岁的复员军人李栋与 21岁的同村姑娘周爱惠喜结连理,随后几年里,两女一儿的相继出生,又给这个普通的农家增添了欢乐和动力。  

三十年过去,在辛苦的操劳中,他们将儿女养育成人,当夫妻俩打算喘口气时,厄运却突降到李家。2011年 4月 17日,是李栋一生都无法忘记的日子。那天,妻子周爱惠出现突发性脑出血,送往医院后做了开颅手术,在重症监护室一躺就是一周。而此时,厄运仍“紧抓”周爱惠不放。手术后第八天,她高烧不退,医生告诉李栋,病人部分脑组织感染,必须尽快做第二次手术。“医生说脑出血的死亡率为 40%,像我妻子这情况,留住了命,也是植物人。”说“植物人”三个字时李栋眼含泪水,几乎发不出声。

但手术仍未结束。当年 8月,周爱惠做了第三次手术——脑部积水分流; 2012年 3月,做了第四次手术——右侧颅骨修复。

近一年时间,四次手术,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曾经爱说爱笑的妻子,说不清一个完整的字;曾经妻子主内他主外的家庭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了他一人身上;曾经说等儿子结婚后,他们就啥都不干,只享清福,可妻子却“躺”下了。但唯一没变的是,周爱惠仍是他的妻子。

从此后,李栋每天早晨 5点起床,给妻子泡脚、按摩、端屎端尿。他说:“现实只能面对,不会改变,也没法逃避。”记者在采访中,李栋几次中断谈话,拿起热水瓶将热水倒进盆子,再将尿壶放在其中,他说天气还凉,要暖热了再用。这样的动作他每天重复多次。他说,夏至过后,尿壶就不用暖了。

制作器械让妻子锻炼助康复

2013年 9月,李栋看电视得知西安一家医院治疗妻子这种病很专业,就将妻子带到西安治疗。“我妈住了 103天医院,我爸连一块钱一碗的稀饭都舍不得喝,整天都是馍和包子,啥好的都让我妈吃。”李栋的二女儿李巧萍告诉记者,这几年,给母亲治病前后花了近 50万元,如今家里还欠下 20万元的债。

虽然妻子的病不见好转,但李栋总重复着一句话:“有 1%的希望,我就要尽 100%的努力。”

坐在轮椅上的周爱惠十分干净,右手绑了个塑料娃娃,她知道,只要用力一捏,娃娃一叫,丈夫就会马上到她身边。记者注意到,这间二十多平方米的屋子井井有条,除了一张炕,几件家用电器外,剩下的都是李栋制作的康复器械。

像周爱惠这样的病人,必须长期做康复训练,但高额的费用让这个家庭难以承受。站床是医院常见的康复器械之一,主要锻炼患者腿部力量,费用是 40分钟 40块钱。 2011年底,李栋收集了一些旧木板、粗麻绳和滑轮,发明了一个手动站床。他借助滑轮,每次用手拉麻绳达到一定角度,再固定。站床竖立的角度需要根据病人康复情况而定,医院的站床能自动设置竖立角度,他在制作时也借助水平器,在站床左侧安装了量角器。妻子站立时右脚总是外侧着地,他就专门做了个坡形木板,训练时垫在她脚下。记者随手摸了摸器械,每一处都精心打磨过,不会刮手,每个零件都制作得一样大小,实用美观。而这些器械在妻子使用前,他都亲自尝试,保证妻子不“遭罪”。

除了站床,李栋还制作了促进腰部活动的健身椅,锻炼臂力和腿部力量的拉杆,训练走路的学步器械等,有的更是一物三用。

几年来,周爱惠不用出门也能每天做康复训练。从起初只能站立两三分钟,到现在能站四十分钟。现在,她的左手还能拿起勺子吃饭。妻子每一点进步,都是对李栋最大的鼓励和回报。

改装“房车”方便爱妻外出治疗

在李家的院子里,停放着一辆牌照为陕 C -A H 629的面包车,而这车并不普通,里外都渗透着李栋对妻子的疼爱。“ A H”是爱惠的拼音简写,更有一语双关的意思,而“ 629”是妻子的生日。“像我妻子这样的病人经常便秘,严重时要赶紧去医院,打出租车成了难题。”李栋说,刚开始打车还比较顺利,但时间长了就没人愿意拉。因为光是抱着妻子上下车,前后就要十几分钟,这还需要司机帮忙,别人都嫌麻烦。另外,出租车空间小,每次妻子“坐”着都非常受罪。于是,他决定为妻子买一辆车,并要把它改装成能睡觉、挂吊针、看电视的简易“房车”,方便妻子外出治疗。

2013年 4月,李栋将买来的面包车后两排座位全部拆除,空出的地方改成了一张软床,在车内两侧安装了挂钩、货架,用来放置生活用品,还在顶部安装了电灯、吊针架和 360度旋转电视机。“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小到指甲剪、花露水、暖水袋,大到暖风机、电磁炉,应有尽有。“就算是夫妻,也很少有人能像李栋这样做,这才叫‘一日夫妻百日恩’。”紫荆村村民这样说。赵文军是李栋的朋友,说起李栋不离不弃、精心照顾妻子的事,称赞不已。

采访期间,李栋的注意力从未分散,几点给妻子喂饭,几点吃药,何时该为妻子解决大小便问题等等,一件事也没耽误。而妻子周爱惠坐在一旁的轮椅上,时而安静地看着丈夫,时而低头抹泪。我们不知道这些话她是不是句句都能听懂,但三十多年夫妻之间的默契肯定是有的。李栋说:“也许到明年的春天,我就能搀着她去外面看花了。”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