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新风吹遍秦东大地

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14-05-16 14:46:08 阅读量:

  记者 张伯阳 王 阳

  “雷厉风行”。说起周新强,熟悉他的同事第一反应几乎都是这四个字。在同事眼中,周新强总是风风火火、劲头十足。

  2012年初,在相继获得“省级卫生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殊荣后,秦东大地又一次吹响了向“文明”进发的号角——创建“陕西省文明城市”。

  2013年5月,“总是干劲满满”的周新强从来到了市创建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任主任,他要给市争回“省级文明城市”这个金字招牌。按照当时情况,短短不到8个月的时间拿到“省级文明城市”的牌子,绝非一件易事。

  但形势不容许周新强说“不”,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已经郑重向全市人民许下承诺:年内务必推进省级文明城市进程。“如果没有实质性进展,就等于给群众的承诺没有兑现,必须背水一战!”

  面对如山的压力,周新强硬是带着创建办这支队伍,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了过来。 

  敢于较真,勇于碰硬,是周新强的一贯作风。面对层层难关,件件难题,他勇于担当,对各职能部门第一阶段创建工作排出名次,组织召开了指挥部工作通报会,对3家工作后进的单位颁发了黄牌,并通报批评了10家后进单位,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创建工作涉及交通、城建等部门单位130多个,工作需要很好协作,有时协调下来,工作难免会被耽搁,周新强可不答应。去年下半年创文攻坚期,为了更快地协调工作,周新强几乎每周都要召开指挥部例会及创建办协调会,召集主要涉创部门,现场解决问题。

  “针对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我们周主任多次和交警支队协调办理,光现场会就开了三次,终于把问题解决了!”市创建办综合信息科科长李海涛告诉记者。

  2014年1月23日,“陕西省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终于被一举拿下!接回牌子的那一晚,周新强才结结实实睡了个安稳觉。 

  在细节中赢得钦佩

  “我们周主任,每天上班都是提前,要求同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市创建办宣传科科长王宏说,“这说起来是件平常事,但做起来很难,能持之以恒做到就更难。”

  坚持这项“制度”,周新强有个“妙招”:手表调快15分钟,办公室钟表调慢15分钟。“来上班的时候看手表,就能早来15分钟;在办公室的时候看钟表,就能晚走15分钟。我决不允许自己有丝毫懈怠。”

  不仅如此,他还在其他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全单位“大整顿大排查”第一个、公车改革第一个、“四风”查摆第一个……他时刻都以自己的言行对下属言传身教。“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别人?”周新强略显严肃地说。

  他的话让记者有了疑惑:对自己都这么苛刻,那对同事对下属呢?

  “周主任对我们抓得最紧的是每周两次的学习。”创建办业务科姬红仓说。

  在周新强看来,工作要和个人成长相辅相成。每位下属长久的发展和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福利”。“通过学习我们工作思路开阔了,新点子多了、新办法有了,工作成就大了,原本按部就班的工作渐渐变成了一种乐趣。”创建办副主任李军强的话得到了同事的一致认可。

  以身作则、时间观念极强、久如一日的坚持、从长远发展上关心爱护同事……这些细节也许微不足道,但也正是在这样的“细致入微”中,周新强赢得了市创建办上上下下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佩服。市长在去年一次创建调研中也曾表扬:“创建办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创建工作和群众绝不是对立的

  “我们创建办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和根本落脚点就是给全市人民创造一个良好、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让群众满意。”采访中,周新强一直在强调这点。

  这些年,野蛮执法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城市市容管理逐渐变成一种“柔性举措”,越来越多地被群众接受。作为监管部门,既要满足群众需求,又要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这是一个长久的难题。

  “其实二者矛盾并没有那么尖锐,”周新强说,“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为他们想想办法、解决问题。”

  每年七八月份水果上市旺季,小商小贩增多,市容管理压力巨大。鉴于这种情况,周新强多次和相关职能部门及“三区”协调,在固定场所设置了“便民水果点”,将小商小贩“划行归市”。这不仅方便了市民,也得到了小商贩的赞美。

  每年清明节,市主要的十字路口总有市民烧纸祭祀。一方面,这是市民的情感需要,另一方面,这确实影响市容,污染环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创建办提出了“文明祭祀 绿色祭祀”的工作思路,协调职能部门设置临时祭祀点,交警部门确保畅通,林业部门免费发放苗木……通过多方努力,情况明显好转,市民对此一致好评。市委书记对此做出重要批示:创建文明城市,就要从一件一件的具体事情抓起,长期坚持,不断升级。

  如何让群众成为创文工作的“同盟军”,形成创文工作的巨大合力?这是周新强工作中时常思考的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周新强总是带着感情干事,真诚对待每一名群众。

  他经常深入基层,赶赴包联的县尧禾镇五泉村和联系的闫村镇徐家村,走访农家,与村组干部座谈,了解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等富民情况,理顺包联村的发展思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包村扶贫工作规划》,使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了他们治穷致富的信心。

  周新强常说:“群众满意,就是我们创建工作的最终目标。”去年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创文工作的满意度达90.50℅。这充分说明我市创文工作得到市民普遍拥护和支持,这就给我们干好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下一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面临更大的难题、更难啃的骨头,但是从周新强和市创建办上上下下同志们坚定的目光中,我们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明天。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