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化种在百姓心中

来源:渭南日报 时间:2013-09-27 09:06:51 阅读量:

  通讯员 李安平 程 琦
  当前在,随处可见热情火辣的广场舞教学,随处可见自乐班自娱自乐的演唱。特别是在城区文化中心广场,每天都有电影放映,有百姓大舞台精彩的综艺节目表演;县剧团的“一元剧场”走出剧场进入广场、校园、社区、企业、乡村,把文化的种子广泛播撒……
  拓展百姓舞台 催生文化培植
  2012年县文体广电局倾力打造了百姓大舞台这一文化品牌活动,让群众唱、让群众听、让群众感受身边的文化精彩,盘活了城区群众文化生活,但这些远远满足不了乡村群众的文化需要。
  今年文化主管部门提出了拓展百姓大舞台的思路,明确提出了要把送文化变为种文化,使文化深深植根于大地,使文化的种子普撒乡村、企业、社区、学校,“文化培植”工程由此应运而生。通过建立活动中心整合全县自乐班、舞蹈队(秧歌队)等文化艺术资源,实现“个、十、百、千、万”的工作目标。即打造一个县域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在城区建设10个文化活动中心示范点,在各镇(管区)建设100个区域文化活动中心,全年培养1000个文化辅导员、演出达到5000场次以上,使全县80万百姓受益。
  建设活动中心 提供展示平台
  为了把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使群众更为方便地参与文化活动,享受身边的文化精彩,县在县域的东西南北及周边镇分别建设打造了10个“文化培植”工程百姓大舞台活动中心示范点,极大地满足了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
  对镇(管区)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县文体广电局采取乡镇(管区)推荐申报、文广局考察审定的办法,原则每个镇(管区)可申报1—3个活动中心。先后建成了100个区域活动中心,让群众不再为没有场地而苦恼。在家门口的活动中心,每到傍晚慷慨激越的秦腔吼起来了;激情四射的广场舞跳起来了;奔放洒脱的大秧歌扭起来了;流行的歌曲唱起来了……
  整合文化资源 享受身边精彩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县文广局整合全县的群众自乐班、舞蹈队、秧歌队,形成100多个有组织、有管理的群众自乐班表演队伍,在各个活动中心表演。
  刘淑茹是一位热爱文艺的老人,组建了县老年艺术团。在该县文广局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每周二、四向群众进行公益性演出。退休老干部王德明为首的秦风剧社是“文化培植”工程扶持起来的第一个群众自乐班,演员、琴师、司鼓等全是普通老百姓,文广局给他们配发了活动器材及戏剧服饰。秦风剧社先后在焦村、嘴头、牛村以及梅家坪镇等地挂衣化妆登台演出40多场次,其水平和专业演员可以相媲美,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打造品牌活动 彰显地域特色
  “文化培植”工程百姓大舞台活动中心建立起来后,为群众提供了展示的平台,盘活了全县的群众文化活动。而发掘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活动则成为各个活动点追求的共同目标。到贤镇盖村活动中心的曲子、张桥的变马、刘集的芯子、老庙美原的老鼓、留古的舞龙等一大批优秀的民间艺术通过“文化培植”工程广场活动中心,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传承、发展和提高。已经有100多年历史的到贤曲子,在“文化培植”工程百姓大舞台活动中心,各个老艺人独特的唱腔诠释了这一艺术形式独有的魅力。留古的舞龙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和传承,是“文化培植”工程挽救了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使他们的龙头再次舞起来,从乡村到县城文化中心广场再到全市举行的文化艺术节。张桥的变马中断多年之后,也重新登上了百姓大舞台。
  “文化培植”把根扎在城乡,为百姓的生活平添了斑斓的色彩。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