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13-07-23 09:01:42 阅读量:
暴雨中的橄榄绿
——武警延安支队暴雨洪涝灾害中抢解救群众纪实
7月7日以来,延安降水量高达480毫米,全市8县区76乡镇饱受洪涝灾害。武警延安支队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迅速出动,与暴雨交锋、与时间赛跑,救出被埋群众20人,紧急转移群众6000余人,排除险情20多处,为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诗篇。
暴雨来袭
先救人民群众,兵发重灾区
7月12日,延安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延安北部持续暴雨。暴雨如期所至,顷刻间,巨大的雨点在空中织成了长长的雨线,暴涨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怒吼着飞流。
“轰……轰轰……”,武警延安支队机关的后院,传来几声闷响。
“报告支队长,支队机关营院护坡后墙倒塌!”响声刚过,支队长龚伟就接到了值班员的报告。
与此同时,办公室的电话骤然响起:“支队长,支队教导队围墙大面积垮塌。”
“支队供电设施损坏,通讯中断!”
“吴起中队官兵受到灾害威胁!”
……
“启动紧急预案,防止人员伤亡!”作出指示后,龚支队长的眉头已拧成了疙瘩——部队出现险情,同处暴雨肆虐中的200多万延安父老乡亲,他们的情况能好到哪里去?
不出所料,灾情源源不断传来:山体滑坡、窑洞坍塌、水位猛涨、道路毁坏、人员被埋!延川县告急!安塞县告急!宝塔区告急!延长县告急!吴起县告急!红庄水库、高掌坪水库告急!全市8县区76乡镇告急!
摆在武警官兵面前的是一个未知的战场,是一场没有硝烟但必须争分夺秒的生命营救战,部队自身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分处在这场战役的两端。现在,是党和人民检验这支扎根红色沃土武装力量的关键时刻。
“部队险情抢修稍后,先救人民群众,兵发重灾区!”龚支队长的命令铿锵有力,饱含着子弟兵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救援现场英勇无畏,关键时刻冲得上去
倾盆暴雨中,急速奔跑的是武警官兵;滑坡危险处,手挖肩扛的是圣地卫士;水库告急时,耐心劝说组织群众安全撤离的还是那身橄榄绿!灾难面前,延安武警官兵们个个勇挑急难险重任务,人人英勇顽强无所畏惧。
7月12日凌晨5时,延川县新建沟村发生窑洞坍塌。坍塌地点位于半山腰,上山的路崎岖陡峻,暴雨仍在施虐,没膝的泥水顺着山路激烈冲刷,道路两边山坡上的泥土不停地滑落,饱受雨水浸泡的山体随时都有可能滑坡。
接到县委、县政府请求援救通知后,延川县武警中队中队长黄涛迅速带领13名官兵以铁锹、洋镐为支撑,相互拽拉着艰难前行,火速赶赴坍塌地点。等待他们的是一排倒塌的窑洞。一孔已被泥沙封住门的窑洞里,传来微弱的呼救声。
班长陈国鑫和副班长赵磊等人不顾窑洞可能二次坍塌的危险,利用铁掀锄头迅速将封堵大门的沙石清理干净。当黑漆漆的窑洞透进一丝光线的时候,被困窑里的老大娘激动地哭了:“我就知道你们会来……恩人啊!——"
这是信任的力量!他们飞快地背起老大娘,将其撤到安全地带。窑洞里的另一名老大爷双腿不能行走,陈国鑫不容细说,背起老大爷就往外冲……就在战士们将3名群众带出窑洞后几秒,窑洞轰然坍塌。
7月12日,延安宝塔区枣园路窑洞垮塌。紧急时刻,面对事发区域面积小、大型机械难展开的困难,带队的副支队长尹军辉当机立断,一马当先,带领40名官兵用锹铲,用手刨,用肩扛。官兵们手指上的鲜血和泥水混在一起,磨破的肩膀透着雨水和衣服粘在一起,经过6小时奋战,救出6名被埋群众,冒险转移液化气罐两个,转移周边群众1000余人。
7月14日,在多处管涌、防洪渠堵塞、随时可能溃坝的延安河庄坪红庄水库、延长县刘家河乡高掌坪水库的堤坝边,100余名官兵庄严宣誓:誓与洪水决战,誓保人民群众安全!誓言在空旷的山谷中久久回响。他们多次往返库区,清理淤泥、土方1200余立方米,疏通道路1000余米,开挖防洪渠50余米,耐心劝解、疏散转移群众4000多名。
鱼水深情传递大爱 不放弃每一名群众
凡是急难险重任务,武警支队的领导、党员干部、骨干班长总是冲在第一线,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传递着对战友的爱,也传递着对人民的爱。
“7·12”紧急救援中,所有群众被紧急救出,就在官兵准备撤离时,一位老妈妈轻声抽泣起来,武警延川中队中队长黄涛发现:老妈妈的女儿还困在危险的窑洞里。当官兵们急切返回营救时,老妈妈却死死拉着黄队长的衣角,哭泣着说:“孩子从小患小儿麻痹,身体不方便,我不能看着你们再冒险,就让她留在家里听天由命吧!”黄涛掰开老妈妈的手,斩钉截铁地说:“我们不会放弃每一名群众,您放心,我们一定把孩子救出来”绑着绳索,再次涉水涉险返回窑洞,黄涛终于找到了孩子,先是找来两条床单,把孩子绑在班长陈国鑫背上,而后扛起小孩的轮椅,背负和护送孩子翻围墙、下木梯、走斜坡、踩云梯,艰难下山,终于把孩子安全地交到了亲人的手中。
“宁可牺牲自己,不看百姓掉泪!”暴雨中总是有武警官兵的身影,危急中总会响起武警战士救援的脚步声。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为了打造一支危难时刻能够拉得出的队伍,武警延安支队及时为每个中队配备了伸缩梯、强光手电筒、绳索、铁镐、铁锹、编织带、防雨布等救援器材,将各类抢险救灾物资器材装车待命,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势态。适时组织部队开展集结、开进、救灾器材使用、自救互救和各种意外情况处置等训练和模拟演练,为在最短的时间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打牢能力基础。
截至7月18日16时统计,延安市受灾人数突破58.14万,各级转移群众16.61万人,党和全国人民爱心捐助不断涌入。当日10时30分,官兵接到通知,由武汉市国家物资储备中心调拨一批被褥,需要武警官兵紧急搬运。接到通知后,100名官兵风雨兼程,准时到达延安火车北站,连续作战4小时,把15000件被褥及时送到指定灾区地点。
风雨中,那抹橄榄绿还在奔跑,奔跑成一种美丽的风景。(段庆国 解志成 记者 樊宝峰 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