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31 16:09:52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
阳春三月,白河县中厂镇迎新村三组的山坡上,曾被一场大火无情吞噬的林地已冒出新绿。“多亏了人大代表、法官,和司法所的同志,我这心里的疙瘩啊总算解开了!”村民黄某望着长势喜人的树苗感慨道。
去年此时,村民裴某烧蜂箱不慎引发山火,导致黄某等6户乡亲的林木受损。原本和睦的邻里因赔偿金额争执不下,矛盾一度升级到集体上访边缘。就在前几日,这场持续两年的纠纷,终于画上了句号。
在中厂镇,由县人大、县法院联合提出的“一说两讲”解纷机制正在悄然改变基层治理的面貌。“群众说事、代表讲理、法官讲法”这三把看似普通的钥匙,却能打开最顽固的心锁。
“老裴啊,这山上的树苗就像娃儿一样,哪能说毁就毁?”人大代表黄智清一开口就戳中了裴某的愧疚。
“根据《森林法》规定,林木赔偿要考虑树龄、品种和市场价......”县法院的法官针对火灾损失评估、责任划分等专问题提供了专业指导。
“大家放心,保证赔偿金按期到位。”司法所的干部也在忙不停的安抚大家的情绪。
这种“情理法”交织的调解场景,如今已成为中厂镇的常态。在镇人大代表联络站里挂着醒目的流程图:群众反映问题、代表走访摸底、法官介入释法、三方签订协议、司法确认保障。简单的五步流程,背后是9个村(社区)调解点和3支“1+1+1(1名人大代表+1名法官+1名调解员)”的三人调解小组的默默耕耘。
在最近的一次代表接待日,人大代表黄智清翻着笔记本笑着说:“过去老百姓闹纠纷,张口就是‘我要告到法院去’!现在好了,先来联络站坐坐,喝杯茶聊聊天,很多疙瘩自己就解开了。”
这种转变源于“枫桥经验”的本土化创新,人大代表化身“和事佬”,用乡音乡情拉近距离,法官用大白话讲透法律条文,司法所搭建协商平台,人民调解员全程助力,正如村民黄开金所说:“他们说的道理我们听得懂,划的道道也服气。 ”
如今的中厂镇,代表联络站里时常传出爽朗的笑声,“一说两讲”机制带来的治理智慧,正在这里开出绚烂的民主之花。
作者:董涛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