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26 11:02:34来源:陕西法制网作者:
“要不是法官来回跑腿劝和,俺们两家这梁子还不知道咋解呢!”3月24日一大早,手捧着“公正执法 为民解忧”锦旗的刘某,专程来到蓝田法院汤峪法庭,对法官朱永华倾力调和、化解矛盾表示诚挚谢意。
这起因相邻关系引发的邻里纠纷,在法官的“最后一劝”下彻底化解,重现了乡村邻里和谐景象。
为排水,邻里起风波
刘某和王某是多年老邻居,过往相处融洽。后来王某临刘某宅基地相继建起洗澡间、厕所,因建筑物相邻搭建,严重影响雨天排水,导致刘某房屋地基渗水,墙瓷受潮、鼓包。村里干部来回调解好几回,但两家还是各执一词,矛盾越闹越僵,刘某为此还报了警。矛盾得不到解决,刘某一咬牙,将王某诉至法院,要求王某拆除违规搭建的房屋并赔偿损失。
为解纷,法官“查地形”
“你俩人都消消气,给我指下界畔!”法官朱永华为摸准情况,已经是第三趟来到现场了。这次还喊上了村干部一起“查地形”。原来两家房子建得早,宅基地边界本就没个准头,证据也不全。可王某家厕所排水设计确实有毛病,一到雨季,水就往刘某家地基里渗。
为和睦,墙根下劝和谈
“判了容易,可这梁子就解不了了!”朱法官看着两家多年邻里情分,打定主意要源头解疙瘩。“老人常说‘院墙高高不过人情’,你们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亲,闹僵了往后咋相处?”法官从邻里情说起,又掰扯法律规定,再算排水影响的“现实账”,前前后后劝了好几轮。
“您看,调整下排水方向,让出点地儿加固地基,既解了隐患,又不伤和气。”这一番“掏心窝子”的“最后一劝”,王某终于松了口气,不仅答应调整排水方向,还主动让出土地供刘某加固地基。刘某见王某心诚意足,也撤诉了。没当“甩手掌柜”,朱法官更是盯着施工全程,并喊上村干部一起验收,确保排水改造实打实到位。法官的“最后一劝”,消弭了安全隐患,修复了邻里信任,劝出了案结事了与人和。
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起纠纷的圆满解决,仅是蓝田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蓝田法院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庭司法职能,不断完善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持续推进“立审执调访” 一体化,努力把矛盾源头预防,实质性解纷落到实处。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理念,设身处地想群众所想,将心比心,让司法审判充满温情。在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案件中,靠着法官“最后一劝”,把“法理情”揉进家长里短,让矛盾消在心头、解在源头。
今后,蓝田法院将循序渐进抓实“四个化”“四工程”以及“四个最”小切口创新工作,进一步做实定分止争、实质解纷,让审判执行工作每一个前进的脚步都与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同频共振。
编辑:侯宜均
责编:李娟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