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20 09:17:31来源:西安中院作者:
近日,西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赵雷主持的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司法建议协同落实问题研究》开题论证会在西安中院召开。会议邀请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刘克毅教授、韩红俊教授、法治学院王国龙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唐学亮副教授、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刘海洋等专家教授现场点评指导。西安中院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开题论证会。
会上,课题组成员、西安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姚建军就《司法建议协同落实问题研究》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选题依据、参考文献、课题研究提纲及研究重点、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以及课题研究推进方案、预期成果等做了全面报告。西安中院研究室主任赵旭忠等课题组成员围绕拟定《司法建议协同落实问题研究》课题开题研究提纲的理论与实践考量、研究论证方法、西安法院近年来司法建议协同落实实践、司法建议及其协同落实法律法规及司法政策检索、文献资料及典型案例搜集、前期调研等方面工作做了补充报告。
听取报告后,五位专家教授对课题组的前期研究论证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立足司法建议协同落实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刘克毅教授建议,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提纲的逻辑分析框架;对司法建议以及协同落实的价值研究和规范研究进行准确分类,进一步细化课题研究对象,开展精确分类研究;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抓好司法建议协同落实作为专节开展研究。
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韩红俊教授建议,将该课题开题研究中“司法建议”的功能明确定位为社会治理功能;要将“协同问题”和“落实问题”相互结合起来思考和完善该项课题内容,抓住谁来主导协同和谁来抓好落实两个方面;进一步准确界定司法建议协同落实问题的研究对象,抓好分类研究,针对司法建议的不同主体和对象,提出不同的落实措施。
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王国龙教授提出,要抓住司法建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这一鲜明特色来定位和研究司法建议及其协同落实工作,系统研究司法建议的职能;对我国司法建议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完善课题研究提纲的框架结构,进一步优化司法建议协同落实的研究机制和路径。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唐学亮副教授提出,从法理学角度阐明司法建议的概念和功能定位;立足司法建议是司法审判权的衍生功能、不可能超过司法审判权之外运行的判断来认识和研究司法建议协同落实问题;进一步优化课题研究提纲,理顺课题研究三级提纲的内部逻辑关系,重视所提完善意见的可落实性。
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讲师刘海洋博士提出,在四位教授指导意见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提纲,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和课题研究结论的饱和度;进一步细化完善课题质性访谈提纲,做好课题实证研究,为课题研究高质量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课题主持人、西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赵雷同志要求课题组成员充分学习吸收各位专家教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提纲,在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和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领导指导下,紧紧抓住四个方面工作,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确保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课题任务。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
开展课题研究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习近平法治思想所蕴含的深邃法理学理、所彰显的党领导法治的政治定力、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求真务实的实践理性、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贯穿到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各方面。
二是坚持务实研究。
坚持问题导向,做应用型研究。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和研究实效,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狠下功夫。立足司法研究重大课题的基本定位,切实找到问题研究的理论逻辑切入点、服务审判支撑点、课题成果转化的聚焦点,将课题研究做深做细做实。
三是加强工作统筹。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思维,科学统筹日常工作与课题调研的关系、资料收集与交流研讨的关系、理论与实务的关系、课题组与课题指导部门、与专家教授的关系,拓展课题研究的广度。深入汲取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理清思路、划定研究重点,拓展研究的深度。
四是做好总体规划。
对课题研究从开题到结项的各阶段工作做出科学划分,增强系统性、严谨性和创新性。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做好课题研究的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加强课题组成员团队协作,强化学术诚信。
来源| 西安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