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2-04-29 16:55:19 阅读量:
近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青率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调研组莅临西安市检察院专题调研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西安市临潼区检察院作为代表在座谈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近年来,临潼区检察院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方针,立足实际,探索创新,成立“骊雨心荷”未检工作室,建立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基地,创设未成年人训诫室、心理咨询室等配套设施,链接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陕西指南针司法社工服务中心等社会力量,构建了以“慎、情、和、广、爱”五字工作法为统领,以办案规范化为主体,以帮教、预防为两翼的“512”工作模式,营造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良好环境。先后荣获“陕西省青少年维权岗”、“西安市青年文明号”、“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西安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称号,一名干警因工作突出被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表彰。
一、创新办案方法,加强特殊保护
2018年以来,临潼区检察院共办理未成年人犯罪78件129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71件93人。一是针对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趋势,贯彻“保护、教育、管束”的办案理念,以“五字工作法”为引领,先后坚持亲情会见39人次,向法院提出从宽量刑建议54人次,均被采纳;为未成年人指定法律援助律师68人次,联系团区委组建了一支17人的合适成年人队伍,聘请合适成年人参与讯问32次,开展临界预防15人次。《检察日报》以“五字工作法”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题做了专题报道。二是探索“望、闻、问、切”四诊法,根据未成年人行为表现、认罪悔罪、家庭监护,科学评估其再犯可能性和不予羁押风险性,先后对30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利用未成年人羁押必要性快速审查机制对7名未成年人变更强制措施。办理的未成年人刘某故意伤害罪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羁押必要性审查精品案件。三是创新“附条件不起诉八步工作法”,按照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征询意见、组织听证、制定帮教计划等八个步骤,先后对17名涉罪未成年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对9名未成年人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以规范、公正、透明的程序实现执法的最佳效果。
二、丰富帮教手段,搭建帮扶网络
在坚持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同时,不断创新帮教举措,并注重引入陕西指南针司法社工服务中心、陕西儿童心理学会等社会化力量,先后对60余名涉案未成年人开展帮教。一是细化制定《临潼区检察院刑事案件涉案未成年人救助办法》,将救助帮教的范围拓展到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和涉案当事人的未成年子女。在办理一起性侵未成年幼女案中,成功为其申领司法救助金4.8万元。二是探索帮教途径,形成了以法治教育、心理咨询、亲子交流、技能培训、社会救助为手段的五位一体帮教模式。办理的一起八名未成年人聚众斗殴附条件不起诉案,在2021年被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评为全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三是构建社会支持帮教网络,链接关工委、团委、妇联、公益组织等社团机构,整合法治教育、心理咨询、社会爱心人士救助等力量,通过部门联动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需要救助的被侵害未成年人开展“一站式”救助。2020年疫情期间办理的铁炉小学邓某某姐弟俩监护缺失案被省院转发推广。
三、整合社会资源,凝聚预防合力
依托临潼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基地,按照“搭建平台、创新机制、多方参与、共同关爱”的工作思路,通过深入调研临潼区各类型涉未成年人案件发案数量、区域分布、表现方式、作案动机等情况,在形成专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确定每年预防专题和形式,持续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根基深深扎在最基层。撰写的《校园暴力案件的基本情况与防治》《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分析及对策》等调研报告,均先后被《人民检察•陕西版》刊载。《未成年人行政处罚有效性问题优化》被评为全市检察机关调查研究二等奖。一是突出重点,每年确定一个专题开展深入调研,增强预防的精准性。先后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拒绝校园暴力,构建和谐校园”、“合力监护,相伴成长”等主题年活动,联合西安科技大学志愿者,将办理的典型校园暴力案例编成情景剧,在全区各中小学巡回表演40余场次。与中国女童保护基金会联系,申领《女童保护手册》(家长/教师版)1000余册发放给学校老师、家长,组织《女孩,关于性侵害你不知道的那些事》、《不要随便摸我》等课程巡讲30余场次。二是规范“法治副校长”制度。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进校园”工作的实施方案》,构建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普法和加强校园安全管控长效机制。5名党组成员、2名专职委员、2名未检干警在内的21名检察官担任全区71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吸纳青年干警组建法治巡讲团,编印法治漫画读本《漫说:与青春有关的法律身边事儿》,2020年以来共开展法治巡讲50余场次,组织“微话题一刻钟”、情景剧表演20余场次。三是创新宣传方式。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开设线上未检课堂,定期向未成年及其监护人推送《宅家抗“疫”,网事知多少》《致留守儿童的一封信》等关爱保护锦囊,与未成年人线上互动答疑,提供法律咨询,提升他们自我保护意识。
四、强化专项督导,推动社会治理
围绕督导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工作,能动履职,促进各部门联动密织未成年人综合保护网。一是建立涉未案件“一体化”工作机制。制定《关于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暨“一号检察建议”落实督导工作实施方案》,建立涉未敏感案件提前介入、适用特别程序、“双向”保护等一体化办理机制。针对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发现难、干预晚问题,依托临潼“微检察”小程序搭建“骊雨心荷”一键举报平台,与公安、卫健等八部门签订《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强制报告与处置干预的实施办法》,健全未检与各职能部门配合协作和线索发现、流转、处理机制。平台运行以来,累计办理涉未成年人有效线索30余条。二是与教育局联合印发《关于预防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性侵害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临潼区预防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性侵害工作小组,确定以初高中校外住宿情况督导检查,农村留守儿童底数清查,学校宿舍、门卫重点区域管理等五个方面25项内容为工作重点,党组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山区、城乡结合部等60所学校机构明察暗访。借力专项督导,围绕侵害未成年人受教育权、人身权、校园周边安全,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校园周边无证商贩、“ 小饭桌”等进行清查,发现问题13项,制发检察建议28份,限期整改18家。三是汇聚各方力量,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落地落实。将防性侵督导要求向防拐卖诈骗、监护侵害、毒品侵害等方面扩展,推动各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强制报告、定期巡查等制度。针对办理的未成年人涉电子烟毒品犯罪,与区烟草局等四部门会签《清理整治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严厉打击涉电子烟违法犯罪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与西安市102中学联系将附条件不起诉张某送入专门学校教育矫治。针对发现的部分未成年家长监护职责不到位和监护能力缺失问题,联合关工委开设“亲子课堂”、“家长学校”,强制家长亲职教育制度,先后向未成年家长发放《督促履行监护通知书》《督促监护令》50余份,向涉罪未成年父母讲授亲子沟通技巧30余场,帮助家长提升监护能力。2021年撰写的《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院“三个一”工作法 助推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云落实”》工作经验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广。
下一步,临潼区院将明确目标,能动履职,及时向区委、区人大、区政法委汇报未检工作开展情况。以“检爱同行 共护未来”专项工作为统领,融合监督,扎实开展未检案件统一集中办理工作,通过溯源治理,不断探索完善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路径,实现“1+5>6=实”,推动临潼未检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曹瑞楠
编辑:王晨伟
责编:郑黎波
主编: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