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8-08-16 11:28:29 阅读量:
老石是镇坪县检察院干警胡爱民帮扶的贫困户,因病致贫,住在发龙山脚下几间依山而建的石板房里,他与老伴谢某都70多岁了,三个女儿远嫁他乡。老石当过兵,性格倔强,身板还算结实,种田打柴的重活儿全包。老谢是典型的农家妇女,柔弱善良,喂猪打草,洗衣做饭,把房子里里外外拾掇的整齐干净。两人互相关爱,互相体贴,过着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生活。检察干警在帮扶活动中,对他们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事迹深受感动。
感动一:扶志自强
2016年7月,老伴谢某得了一场大病,腰部疼痛,直不起腰,经市中心医院诊断,是骨结核,需要做手术,费用十几万元,这对于普通农家无疑是天文数字。她躺在床上,虚弱的对老石说:“老头子,咱不治了,回家吧。”老石语气坚定地说:“要治,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治,我这就回去筹钱!”回家后,清点了一下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还远远不够,好强的老石只好向亲戚朋友求助,好在亲戚朋友都很信任他,纷纷伸出援手,家境宽裕的多借一些,家境不好的也尽力而为,终于凑齐了费用,手术也很顺利。术后休养的日子里,老石每周来回奔波近两百公里的路途上,因为家里还有几头猪要喂,田里的农活要干,处理完后又匆匆赶到医院,悉心照顾病床上的老伴。每次老石回家的时候,就像是一场诀别,老谢总是拉着老石的手,留着眼泪,不让走。老石哄着说:“听医生的话,好好养病,等你好了就接你回家。”老谢松开手,直到他的身影从眼前消失。
脱贫要扶志,扶志应自强,老石夫妻俩不等不靠,努力消除病疼根源,为自身脱贫打下了基础。
感动二:勤劳摆脱贫困
老石是村里公认的种地好把式,初冬季节他把田里的土翻过来,经过寒冬,田里的害虫冻死了,而且土质松软,便于播种。春季播种洋芋,初夏播种玉米,房边零星地块播种时令蔬菜,用的全是农家肥,加上勤于松土除草,放眼望去,他的庄稼总生机勃勃,长势喜人,收成也比别人多。农闲时候,他还在周围打零工,帮别人做蜂窝煤,村里铺设水管做小工,上山挖葛根,没有停歇的时候。
老谢也不示弱,大病初愈,身体还很虚弱,她不听老伴劝阻,背上背篓,到山上去割猪草,猪圈里有三头正在长膘的猪,能吃得很,把老伴忙的团团转,自己能动了,虽然伤口不时的疼痛,但想到老伴能轻松一点,年底杀猪后,一头自己吃改善生活,还可以卖两头换些钱,心里特别欣慰。身体再好转一些以后,她求村里香菇场老板让她去打工,老板害怕她身体吃不消,答应做一些采摘香菇之类的轻活,她干活勤快、细心,老板很喜欢,工资也和别人一样。
两位老人本应享受闲暇时光,却还在辛苦种地打零工,他们身上那种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是否值得我们学习?
感动三:感恩惠民政策
去年底,在该村光荣脱贫表彰大会上,老谢谈到感受时,如数家珍,念念不忘党的政策好:“一是去年一场大病,因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国家报销了大部分医药费,自己负担的不多,民政部门还给了大病救助,慈善部门也献了爱心,还落实了免费家庭医生,定期上门送医送药,现在生活没有因病下降,而是比以前好多了。二是国家按月发放养老保险、高龄补助,打在一卡通上,虽说不多,在农村基本生活还是够了。三是有自来水、有电、有路、有广播电视,生活方便多了,以前想都想不到。四是种田、种药、喂猪还给奖励补助,这么好的事,哪有不好好干的道理?国家政策这么好,明年我们还要把别人撂荒的地要来多种一点。”
“吃水不忘挖井人”,老人勤劳朴实,懂得感恩,是不是值得尊敬呢?
(陕西镇坪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院 胡爱民)编辑:李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