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8-06-08 11:13:10 阅读量: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带领的新时代下一轮初升的太阳,他们肩负着社会进步,民族兴旺,国家强胜的责任。然而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新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或多或少影响了一些青少年贪慕虚荣,好逸恶劳,久而久之走上了犯罪道路。
一、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目前农村青少年犯罪比较突出,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在校学生和辍学在家的青少年比较多。近年来“留守孩子”渐渐增多,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不知从何时起,一些社会上的人情消费观念也悄然进入农村,而且农村家孩子大部分经济状况一般,盲目的和其它同学和一些同龄人攀比,满足不了现状,失去了心理平衡,走上了犯罪道路。二是缺乏家庭教育,大部分农村青少年都是“留守孩子”,他们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外出务工,将孩子托付给亲人或者学校,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视成长。在孩子犯错后经常采取打骂等方式惩罚,在孩子的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好斗、粗暴、残忍的性格,也形成了暴力解决问题的观念。三是学校教育的因素,学校是青少年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有些地区的学校还在重视成绩,追求升学率的片面情况,对成绩不好德行一般的学生疏于管理,为一些青少年犯罪埋下了伏笔。四是受社会上一些腐朽的思想和不良的网络文化的诱惑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善恶变化不稳定时期,受不良影响的诱发,导致他们常萌发尝试和模仿的念头,当他们抵不住诱惑时就可能由内而外,从小偷小摸到公开敲诈抢劫甚至杀人谋财。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
预防青少年犯罪一是要求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规范好自己言行举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还要优化教育方式,用民主、平等的方式教育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鼓励孩子细小的进步,善于发现孩子长处和与众不同的表现要给予欣赞赏和接纳。再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对不良行为及时乔治,切莫采取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多与孩交流沟通。二是学校要加强品德教育,法制教育,性教育和心理教育,教育青少年遵守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规范,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增强辨别事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教师要注意遵循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对已有不良行为或倾向的青少年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矫治,学校不仅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兴趣爱好,还要增加传统国学教育,传统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不仅能陶冶性情还能引导青少年的个性和人格健康发展。学校还要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沟通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抑制,做到防微杜渐。三是多种措施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的外部环境。法律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对青少年各项保护力度。保障青少年受教育要权,减少农村教育费用,减轻学业负担。大力整治学校周围环境,有关部门严格管理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取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黑网吧”推广一批内容健康的网站,净化青少年网上空间。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农村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长。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振兴,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综合多种手段进行防治各减少青少年犯罪。让青少年健康成长,顺利成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生力量
商州区人民检察院 李成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