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长春:浅议如何让基层普法宣传落到实处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10-12 09:56:52 阅读量:

 从“一五”普法到“六五”普法,我国开展了近三十年的普法宣传,“普法在路上”也已成为永恒不变的主旋律,基层部门纷纷举办普法宣传活动,让农民熟悉法律,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文在深入总结基层普法工作取得的成效基础上,认真反思基层普法效果不佳的原因,发现一方面是由于老百姓文化水平过低,法律条文枯燥乏味,同时基层缺少法治氛围,另一方面是由于基层普法宣传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共同导致了普法工作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基层普法宣传方式不仅要多样化,还要选准内容,同时宣传要常态化,此外,还应注重建设法治文化,营造法治氛围,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应不断提高基层普法宣传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共同致力于基层普法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浅议如何让基层普法宣传落到实处

一直以来,我国都在积极进行普法宣传,从“一五”普法到“六五”普法,我国开展了近三十年的普法宣传,“普法在路上”也已成为永恒不变的主旋律,基层部门纷纷举办普法宣传活动,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律理念,让老百姓熟悉法律,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普法宣传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当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他们可以坚定地运用法律武器予以解决,而非束手无策,吃哑巴亏。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地进行普法宣传,也能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法治氛围,以便更好地响应落实“七五”普法规划,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

 

 

三十多年来,我国在普法宣传上做了很多工作,极力号召各相关部门做好普法宣传,我院也积极响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老百姓对于司法的认识有所改观,慢慢开始相信司法部门了,懂得积极寻求司法部门的帮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普法宣传就是要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让人们了解法律,相信法律,这一点在基层普法宣传过程中更是需要予以重视,以往在基层进行普法宣传时,多是摆上几张桌子,放放广播,发发传单等,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法律知识没能走进农村,针对这一现象,许多基层群众希望普法宣传要接地气,所以在今后的普法宣传上更需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将基层普法宣传落到实处,改变以往流于形式的做法,普法工作人员需事先调查老百姓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传,让最基层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法律知识下乡进村来。

  一、基层普法效果不佳的原因

1、老百姓文化水平过低,法律条文枯燥乏味

为了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七五”普法《规划》和市人大常委会《决议》,进一步提升普法工作效果,助推法治商洛建设,我们更需要重视基层普法宣传工作的落实,反思总结基层普法效果不佳的原因。镇安县属于贫困县,经济不发达,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赚钱,这种现象在农村更为常见,在农村留守的多为老弱病残,孤寡老人,他们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文化水平低甚至很多人是文盲,而在以往进行普法宣传时,多采取发传单的方式进行,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文更是无法引起老百姓的兴趣,使得普法宣传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实效。

2、基层缺少法治氛围,不利于普法宣传工作的进行

一般而言,环境氛围对于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塑造至关重要,由于基层经济水平较低,人们的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不够深入,再加上法治氛围不够浓厚,对于法律知识就会缺乏兴趣,往往认为法律枯燥乏味,晦涩难懂,更不会主动了解法律,这些都不利于普法宣传工作的进行。

3、基层普法宣传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要想基层普法宣传取得一定的效果,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基层普法宣传,认真对待,如果在思想认识上就不够重视,在后续工作实施上也只会抱着差不多的心态,这是极其不利于普法工作进行的。除了对于基层普法工作不够重视之外,很多基层普法宣传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对于法律一知半解,更谈不上进行普法宣传了。

二、  如何让基层普法宣传落到实处

1、普法宣传方式要多样化

由于目前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过低,不少孤寡老人及妇女并未受过义务教育,文化水平有限,采取一贯发传单的方式并不适合,一方面他们看不懂,难以理解,另一方面纯粹的法治宣传十分枯燥,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普法宣传人员就应积极改变以往枯燥的宣传方式,结合农村真实发生的案例进行法治宣传教育,这样既可以避免枯燥无味,也会在无形中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基层农民群众的法治观念。

2、普法宣传要注意选准内容

在进行基层普法宣传时,必须针对不同的群体需求制定相应的普法宣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让农民朋友真正获得维护切身利益所需要的法律知识。比如在农村地区,青壮年男士为了赚钱多选择外出打工,而在外出打工中合法权益常会受到损害,在普法宣传时则可以多围绕工资拖欠、劳动时长、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帮助农民工增强依法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情况的发生。

3、普法宣传要常态化

各地相关部门除了每年在124日法制宣传日以及315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例行宣传外,还应多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节将普法宣传送到农村,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同时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建设基层法治文化广场等利于进行普法宣传的阵地,及时更新宣传内容,定期播放法治节目,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及书籍,使群众能经常获取法律知识,接受普法教育。

4、普法宣传要注重建设法治文化,营造法治氛围

“七五普法规划明确规定,要通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为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基于此要求,在基层法治宣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各类文艺团体的优势,依托民间文艺团体开展法治文艺宣传,保证演出团体每次演出都有一定数量的法治节目,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精彩节目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形成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5、提高基层普法宣传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基层普法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对于普法工作的更好落实极其重要,相关部门应当教育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普法工作,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视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积极开展业务课程学习,定期进行考核评查,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改变单位内部懒散、混日子的风气,更好地推进普法工作的进行,为更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贡献力量。

我国一直致力于进行普法宣传,从“一五”普法到如今的“七五”普法,说明了我国对于普法宣传的重视,镇安县也一直紧跟步伐,力求积极贯彻落实商洛市“七五”普法《规划》,要想工作取得实际效果,就需要真正落实基层普法工作,改变以往流于形式的做法。总之,在基层进行普法宣传时,相比于传统的发放传单、放放广播等方式,农民群众更希望相关部门多到农村走走,多听听他们的想法,给他们讲讲运用法律成功维权的真实案例,使更多的农民相信法律、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指导下,在全市“七五”普法《规划》指导下以及全市普法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市的普法宣传工作将取得更好地效果,全市将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的法治氛围,法治商洛建设也将更快实现。(商洛市镇安县检察院:杜长春)编辑:董嫱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