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检察院全力打好民主村脱贫攻坚组合拳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3-30 23:18:10
阅读量:
2016年,商洛市检察院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在院党组和刘向东检察长的领导与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自觉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检察机关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强化措施,突出实效,包扶村杨峪河镇民主村基础设施有了极大改善,产业支撑脱贫格局已初步形成,52户191人实现稳定脱贫,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保障有力
一是领导示范引领。院党组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先后7次召开党组会议,听取汇报,专题研究部署工作;刘向东检察长更是视其为一把手工程亲自抓,亲自研究审定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带头开展驻村入户帮扶工作,坚持每月入村调研帮扶不少于2次,并组织区、镇等相关部门在民主村召开协调推进会2次,把脉问诊,凝聚攻坚合力;工作队队长、副队长坚持每周入村不少于1次,查看工作进展,推进项目落实,解决存在问题。正是在院党组和刘向东检察长的重视和示范引领下,工作队员主动担当作为,全力为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力量。二是夯实组织基础。成立以检察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和“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及由一名副检察长任队长的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强化组织保障,夯实责任落实。同时,选派一名县级干部挂职镇党委副书记包抓民主村、一名年轻干警担任民主村第一书记,加强村级党组织力量,强化党建对脱贫攻坚的引领推动作用。形成脱贫攻坚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推动落实的良好态势。三是强化经费保障。院党组及刘向东检察长在机关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挤出15余万元资金投入到民主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激励等驻村帮扶工作中,为脱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经费保障。四是扎牢制度和纪律篱笆。制定了驻村工作队职责和签到、请销假、考勤等驻村制度,明晰了干警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确保工作不走样、不偏题,保证工作持续、有效开展。成立了以检察长为组长的督查组,不定期、不打招呼检查驻村帮扶工作,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督促工作落地落实。
二、真抓实干,打好帮扶组合拳
(一)扎牢“精准”基本功。工作队始终将精准识别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仗,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协助村两委会全面入户核查,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回头望和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确保帮扶对象精准。同时,按照“五个一批”要求,认真对照致贫原因梳理归类,分别整理出了需要分类施策的脱贫对象,并对贫困户实行“一卡一承诺一账本一档案”管理,做到因人因户施策,切实解决精准帮扶的问题。
(二)强化“造血”功能。始终坚持产业发展主线,积极推动造血式扶贫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大力推动核桃建园科管。广泛动员,合理规划,统筹实施,推动核桃建园规模1500余亩。新增加贫困户58户,户均种植3亩,除过部分特殊人群外,实现了贫困户核桃科管全覆盖。争取市林业局项目资金10万元,激励种植户广泛参与实施,推动科管持续、深入、有效。自筹资金3.5万元,向种植户免费提供核桃专用化肥200袋、剪刀300把、喷雾器300台以及300余册科管书籍。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协同村组干部分批次组织贫困户统一科管,确保科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2016年,实施核桃科管的种植户每亩收益达到了1200元,较未实施的收益高出了50%。二是加快推进光伏项目。多次同区、镇政府以及城投公司沟通协调,为民主村争取了330千瓦的光伏项目。目前,项目选址、征地等基础建设已完成,正在进行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和协助贫困户贷款投资认购等工作。项目建成运营后,每户认购3千瓦,户均年收入可达3000元,将成为助推民主村脱贫致富的新引擎。三是积极培育养殖、种植产业。积极宣传养殖、种植扶持政策,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自筹经费2万余元作为贫困户产业发展激励金,激励贫困户发展畜牧养殖和药材种植。全年,肉羊养殖规模超过400只,蛋鸡养殖规模超过3600只,新增药材种植规模近100亩。同时,为了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拓宽市场,工作队积极协助有能力的6名贫困户成立了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社员的合作努力下,滞销的220只肉羊已全部销售告罄,合作社模式已成为民主村脱贫攻坚战场的一支有生力量。
(三)完善“硬件”基础。为治好民主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硬伤”,工作队积极协调交通、财政、城建等部门,先后为民主村开通了通村公交车,争取项目资金100余万元,修建了2条通村通组水泥路、1座便民桥、34个垃圾箱。全村共120盏太阳能路灯安装项目已经区财政局同意,近期即将安装。另外,自筹经费5万元,为村委会接通了互联网,购买了办公桌椅、文件柜、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建成了便民服务中心和脱贫攻坚作战室。民主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和办公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四)拧紧居住“安全阀”。针对民主村王洼滑坡体移民和贫困户易地搬迁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在刘向东检察长的支持下,工作队领导先后6次与区政府、移民办、扶贫局、杨峪河镇等部门沟通协商,推动搬迁进度,滑坡体搬迁项目已有70%群众拿到了新房钥匙;工作队员耐心细致的向贫困户讲解搬迁政策和迁后致富规划,鼓励通过搬迁脱贫,57户贫困户已完成报名、协议签订工作,今年将全部入住。另外,工作队按照危房标准,从包扶的110个贫困户中精准摸排出29个危房户,目前正在对这部分危房进行重建、修缮、加固,确保住房安全。
(五)注重“扶智”脱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作队高度重视对贫困户知识、技能的帮扶,坚持扶贫先扶智,积极联系市畜牧中心牛、羊、猪、鸡养殖及疫病防治领域的4位专家,先后5次面对面为养殖户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受众达100余人次,极大的增强了村民科学养殖的意识和技能。同时,邀请市核桃研究所王根宪教授,先后于3月中旬和4月初,为民主村核桃种植户进行了2次科管知识培训,参加人数达300余人,种植户科学种植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新提高。
三、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一方面强化政策宣传教育。工作队安排专人编印了《脱贫攻坚工作手册》,涵盖中省市区脱贫攻坚扶持政策和民主村基本情况、脱贫规划、帮扶措施等内容,人手一册,教育干警做到政策明、底子清。同时,扎实入户宣传,突出“五个一批”扶持政策和市、区实施办法宣传,全年入户走访450余人次,发放脱贫攻坚政策宣传页、挂历300余份,做到了户户知政策。另一方面发挥舆论引领作用。灵活运用新闻媒体、检察机关“两微一端”等载体,突出宣传脱贫攻坚一线的好典型、好经验、好措施,突出宣传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以及帮扶单位和工作队员深入调研、倾心倾力、真扶贫扶真贫的典型人物和事例,发挥舆论引领作用。一年来,在中省市级媒体宣传脱贫攻坚工作34次,其中西部法制报、商洛日报、《商洛人大》、脱贫攻坚工作快报等纸质媒体刊发14次,法制网、正义网、央广网、凤凰网等网络媒体刊发28次,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
四、倾心实意解民困,结亲帮扶见真情
院党组和刘向东检察长时刻把贫困户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为了让贫困户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挤出经费3万元为贫困户赠送了棉衣棉被、米面油、春联等新春祝福。工作队主动作为,在驻村入户过程中,积极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自身能力、新媒体等手段,竭尽所能,帮助贫困户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一年来,通过入户走访排查化解邻里等社会矛盾15起;利用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帮助贫困户宣传推销土鸡蛋500余斤、肉羊100余只;积极协调市区镇公安部门,解决了多年来困扰贫困户任栋良、崔玉霞二人身份证信息错误问题,并涌现出雷雨田为包扶户送水泥、吴云芳为包扶户送衣物、房健康为包扶户进城陪读免费提供住房等一大批感人事迹,为脱贫攻坚工作增添了更多的温情。
(供稿:商洛市人民检察院 韩亚鹏)
高度重视 突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