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方外圆”话柳子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5-05-31 10:50:07 阅读量:

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了柳子庙。柳子是对柳宗元的尊称,他字子厚,又名柳河东、柳柳州。

 去年九月,我随朋友南下送其爱女到桂林读研,返回时途经永州,意外发现了柳子庙。
 柳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黔之驴》、《捕蛇者说》等抨击时弊的文章就出自他的笔下,他还留下了号称“囚笼文学”的“永州八记”。离开国道,走向柳子庙,看到宽阔平静的潇水河,不觉来了精神。
 柳子庙在柳子街的那头,我们一行人踩着那寂静的石板街走向庙堂,环顾着两边南方特有的古色古香的木板街坊。
 南方的房舍不像北方的,气宇轩昂,相对较为矮小秀气。柳子庙一样,正面青蓝色的砖墙还有点气势,可迈进门槛,发现庙堂无非只是栋房檐相连的两间大房,黄土地面还凹凸不平,看起来简陋、寒暄。
 庙堂里除了柳子像,白松竖版上书写的“荔子碑”、几幅对联、匾额及前厅的一张条桌(桌子上摆着待售的几本书),几乎再无什么。我们是可怜仅有的几个游客,冷清的样子让人心寒。我有点失落,便在临走时买了本《一代宗师柳宗元》以示告慰。这本书是零陵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柳宗元研究所所长翟满桂着的。
 我外出旅游,习惯买点与景点有关的书籍。没想到,这个习惯竟意外将我带进了柳子的世界。让我对柳子由生敬意。毛泽东对柳子的散文和诗亦尤为心仪。
 柳子的家族是阀门望族,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初,柳姓同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着姓”。柳氏是“关陇集团”中很有势力的家族,在初唐的新王朝中地位显赫。柳子的高祖柳子夏的叔伯兄弟刘在高宗李治朝做过宰相,柳的外甥女王氏是李治的皇后。在高宗一朝,柳氏家族同时官居尚书省的就达二十多人。武则天得宠后,王皇后被废,柳氏家族惨遭打压,家道中落。柳子的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只做过一般的县令,其父柳镇晚年才靠军功受任七品京衔。柳子常怀着自豪而惋惜的心情追诉着河东柳氏的陈年往事,自称“河东解人”。
 柳子生于京城长安亲仁里,父亲是柳镇,母亲为卢氏。柳子出生在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十个年头,饱受了藩镇割据、战乱纷繁、国家衰落之苦。柳家以诗书传家、家风清正淳厚。其父好学博学,刚正不阿,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兴亡之感,结交的文化名流,政界要人不乏其人;其母贤惠豁达,慈爱勤恳,从不放松对他做启蒙教育,加之亲仁里居于长安中心地带,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而从小受其影响,产生了“辅时及物为道”的思想基础。特别是,柳镇五十二岁时,因其主审的卢岳遗产案不畏权贵,秉公处理,得罪权臣窦参遭贬。他送父亲行到百里外的蓝田县城,父亲面对茫茫大山,与他依依惜别时,正气凛然地说了句“吾目无涕”,更让他明白了隐忍、责任和担当。
 柳子年少时就勤奋好学,天资聪颖,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他十三岁就写了《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愤怒地谴责“逆贼”李怀光谋叛的“凶险之行”,表达了他渴望祖国统一安定的心愿。
 柳子兴趣广泛,在音乐和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书法“章草”相当闻名(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是他的堂叔),而他更专注学识。他推崇先秦诸子,又钦佩屈原、司马迁,还信奉“仁政”、“民本”的儒家经典,经、史、子、集无不通晓,他对地理、天文、佛教、道教、法学、经济学和医学还有所研究。或许,正是他把知识不局限在少数经典,或探奥义、穷章寻句上,才使其思想新颖,成为思想家。他“辅时及物为道”的思想,使他把辅助时政和有利社会,作为人生奉行的原则,强调“佐世”、“救世”、“益于世用”等。
 柳子二十一岁中进士,不久,其父柳镇去世,其守丧三年。他二十四岁,守丧期满,与妻子杨氏结婚。柳子和杨氏是娃娃亲,订婚那年,柳子才十三岁,杨氏小他四岁,是时任礼部、兵部郎中杨凭的女儿。柳子婚后三年,杨氏因足疾去世。柳子二十六岁,经考试到吏部集贤殿书院工作,官阶从九品;二十九岁,调任蓝天蔚,官阶正九品,预示着官运亨通。唐代选拔朝廷要员,往往要其曾担任过地方州县职务,具有基层工作经验。柳子被任命为京畿(蓝天离京城长安近,称京畿)道中县蔚,是朝廷的有意栽培。事实上,柳子出任蓝天县蔚,并没到蓝天去,因为时任长安京兆尹的韦夏卿,看中了他的文才,留他在京兆府做文字工作;三十一岁,柳子被提拔,到朝廷的御史台做监察御史里行,官阶正八品下。与他同年调任御史台的还有他的同榜进士刘禹锡。刘禹锡与他有同年之谊,同时升迁,结下了莫逆之交,后又同被贬谪。柳子升任礼部员外郎,官阶从六品,刘禹锡升任屯田员外郎,分管朝廷财政工作,这是两个胸怀大志的年轻才子同步升迁。
 与柳子仕途同样顺利,还有点亲戚关系,又同在集贤殿书院工作两年,又同样受到朝廷器重的,还有吕温。吕温是中唐时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思想活跃,见解独到,二十七岁时写了篇《诸葛武侯庙记》,借评诸葛亮来论当代政治,提出执政要顺应民心,要仁政爱民。吕温的政治观点与柳宗元、刘禹锡十分契合,三人志同道合,彼此相好,结下了难解难分的友情。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