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5-02-06 08:49:07 阅读量:
要让蓝田精神在每个蓝田人的头脑里扎根,让每个蓝田儿女时时刻刻心系蓝田,情系蓝田,魂系蓝田。无论走到哪里,一讲到蓝田,就充满感情,充满激情,充满豪情。
受访人 | 张耕 中国检察官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
采访人 | 牛锐 芸阁书院院长 《发现蓝田》出品人
蓝田岁月 成就了我
牛锐(以下简称牛):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少年时代。儿时的一切,比如山野小溪,鸡犬牛羊,儿时伙伴,年长者劳作之余讲述的民间故事,常常在逢年过节时表演的舞狮子、耍社火、地方戏曲等,往往会长留心中,令人终身难忘。蓝田让您终生难忘的人和事有哪些?
张耕(以下简称张):蓝田是我的家乡。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直到考上大学才第一次走出蓝田。对于蓝田,我有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至今难以割舍,难以抹去。
家乡的乡土文化,对我有很大的影响。记得小时候,母亲很看重“吃百家饭,儿子好养”的民俗,每逢过年,她总要带我挨家挨户去拜年。拜年时,每家都会给我一个包子。回家后,就是一大筐。春节期间,蓝田天气干燥,这些包子会开裂。裂开的包子上锅蒸后再吃,比新蒸的包子更有嚼头,更要好吃。
当年的蓝田,每逢过年时,村村都会耍社火。耍社火的时候,围观的人很多,水泄不通。尽管社火演员的服装和化妆,没有正规剧团戏曲演员们那样漂亮精细,却让人感觉非常亲切。
在我看来,逢年过节时耍社火、划旱船、舞狮子、燃放烟花爆竹、挨家挨户拜年这些民俗活动,就是一种乡土文化。千万不要小瞧这些民俗活动的作用,这些活动让住在一个村里的人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感情更加融洽,体现出了乡土文化的感召力,民间社会的凝聚力。我觉得,一个人无论住在哪里,都要积极地参加当地的民俗活动,同那里的人们搞好关系,这样才会生活得更幸福。
牛:从农家子弟到国家一级大检察官,20多年的乡村生活对您有着怎样的影响?
张:刚刚考入大学的时候,我还没有完全离开蓝田,每次学校放假,我都要回到杨坡头,真正离开蓝田,已经是大学毕业去商洛工作之后的事了。从出生到参加工作,我在蓝田生活了整整24年时间,所以蓝田的民间风俗乡土文化,对我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很深。
回过头来看,我觉得蓝田岁月对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使我养成了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蓝田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所决定的。蓝田人口稠密,山多地少,自然条件比较差,尤其是缺水。在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活,大多数蓝田人都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吃苦耐劳是绝大多数蓝田人所具有的一个共同特点。我能从一个农家子弟一步步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主要原因就是我特别能吃苦,工作中从来不叫苦不叫累。领导让我什么时候完成工作任务,我就什么时候完成工作任务。我近六十岁的时候,陪同中央领导到各地视察工作,还经常晚上加班加点,有时一搞就是一个通宵。
第二个就是做事要认真。蓝田人大多做事认真负责,有些人说蓝田人犟,牛脾气,实质上无非是说蓝田人爱较真。毛主席说过,世界上最怕的就是认真两个字。我做任何事从来没有偷懒过、懈怠过。组织上交待的事,我不是拿百分之百的力量去干,而是拿百分之一百二,甚至更多的力量去干。经过我手的文稿,没有一件是随便拿出去的。后来我做了领导,所有重要文件,在我手里不经过三四遍的修改,绝对不会发出去。有些人说我太认真了,把部下整得都挺累的。我说不累不行呀,办事不认真,组织、领导、同事怎么会相信你。
第三个就是为人要忠厚。说老实话,我这一辈子没有和谁闹过大矛盾。不是我圆滑、世故,而是我为人坦诚。将心比心,只要你对别人一片真诚,别人就会对你坦诚相见。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我觉得这与咱们蓝田乡土文化的长期熏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四个就是凡事要知足。常言道知足者常乐。这一辈子,我从没有什么时候感到不满足。每走一步我都感觉满足。上学的时候,我觉得能考上大学就行。在商洛工作的时候,我觉得能调回蓝田工作就满足了。为什么呢?第一、我对家乡有感情,希望回老家工作。第二、蓝田毕竟比商洛强。那时候,从商洛回蓝田特别不容易。两地之间,一天只有一趟长途汽车,这趟车没坐上,一天之内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有一次,我从老家回商洛,在蓝田汽车站足足等了三天才搭上车。还有一次,等不上车,干脆从蓝田步行到黑龙口才搭上车。那时候,我觉得能调回蓝田就很不错了,从没想过调到西安或者北京去工作。我们这一代蓝田人,每往前走一步都知足,这是乡土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
第五点,我觉得人要有一点奉献精神。在北京工作的蓝田人,我都认真观察过。我发现绝大多数蓝田人,到一个单位工作,很少讲价钱,讲待遇。本来嘛,从法律的角度讲,责任、义务和权利是对等的,我尽了义务,就应当享受权利。但是,绝大多数蓝田人头脑中没有这个观念。他们的看法是:只要你看中我,我就去工作,不问报酬,不论条件。我认为,这是一种奉献的精神。正因为有这种精神,蓝田人在一个单位工作都比较稳定,很少有频繁跳槽的现象。我感觉这跟蓝田的乡土文化有关,跟蓝田的人文历史紧密相连。我想,我之所以能一步一步走上来,为国家为民族多做一些事,这跟我长期生活在蓝田,饱受蓝田文化的熏陶,深受蓝田人民精神的感染,有着莫大的关系。
乡土文化 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牛:如今文化已是一个热门话题,关于文化的论述,遍布报纸杂志触目可及。您能否根据您的生活和工作经验,给我们谈一谈民间习俗与乡土文化,乡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张:现在全国上下都很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建设这条红线,始终贯穿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十八大,以及今年“两会”的精神里面。
中央之所以反复强调加强文化建设,是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精神和血脉,是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最近,习近平主席在讲到“五大建设”时,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了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的高度。
文化的功能在于引领社会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促进发展。乡土文化、民俗文化也具有这样的功能。乡土文化所体现的友善、团结、勤俭、奋发向上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的角度考量民俗活动,会发现民俗活动既是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也是是传统文化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