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与微光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4-08-04 16:10:12
阅读量:
赤橙黄绿青蓝紫,我向往的实习生活会是什么样。记忆是时间的碎片,总是以最奇妙的形态停留。把它拼成云,拼成花,拼成一首老歌,拼成一幅画,拼成绚烂的破晓,散发着微妙的光,指引着我想要的未来。
2014年7月14日,第一次踏进镇安县检察院的大门,带着妙不可言的心情我来到了公诉科,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第一天,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了笑容可拘平易近人的领导和检察干警,就是那张干干净净空旷的办公桌了。它承载着我之后一个月的生活,是百无聊赖还是硕果累累?是无限精彩还是一事无成?我倚着这个支点,开启无限种可能。我带着两年大学时光里对法律的信仰来到这里,寻找自我,我在哪里,将要去往何处。
2014年7月15日,第一次参加庭审,让我对基层法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是完全不同于我们在校园的模拟法庭观看的庭审,为了方便庭审的顺利进行,整个庭审全过程都使用本地方言,审判长对于每个环节都耐心讲解,在庭审的全过程都注重释法说理。当然最精彩的部分是公诉人和辩护人之间精妙绝伦的法庭辩论。我坐在观众席上默默地想,未来的某一天我会在哪个位置?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还是辩护人,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会是被告人。
2014年7月16日,第一次阅读案卷卷宗,觉得比较凌乱,笔录里凌乱的字,凌乱的证据,凌乱的谎言,而我是个吹毛求疵的人,总是喜欢把凌乱的东西一点点理顺,一份卷宗基本上都要花费一个上午或者一个下午。不过我很享受那种虽然烦躁但是在探索的过程。检察院的工作就是这样,对于案件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仔细斟酌,因为每一个细微的情节都可能影响着案件的定性,都可能影响着量刑的轻重。
2014年7月17日,第一次去看守所讯问犯罪嫌疑人,说实话我很激动。没有那种害怕的感觉,一开始觉得有趣,后来感触也挺多的。第一个犯罪嫌疑人是一个未成年人,他的妈妈作为法定代理人在旁旁听。我一开始听说后挺不忍心的,觉得他那么小,尤其是看到他妈妈大老远赶过来,给他带零食,问他有没有换洗的衣服,问他在里面好不好热不热的时候,看着他妈妈的那种眼神,我突然为我自己犯的错对我爸妈很抱歉,非常内疚。来到检察院才发现原来有那么多未成年人犯罪,或因为无知,或不计后果,不过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早早的辍学了。对这些少年以及他们破碎家庭的怜悯和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久久荡涤在我的心头。
2014年7月21日,第一次参与案件科室讨论和检察长办公会,那种激烈的场面不是课堂胜似课堂,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课本知识的不足。经验的缺失和思想的幼稚如同两块拖着我的石头,要想扔掉这石头,还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2014年7月25日,第一次给被害人打电话,告知被害人权利义务。那是一个诈骗案,被害人的数目非常多,这是我第一次对外以检察院公诉科的名义,电话接通的那一刻的那一句“喂,你好,我们是镇安县检察院公诉科的”,让我自豪不已。尽管只是短暂的一个月,足以让我流连忘返。
2014年 7月28日,狂热渐渐散去,剩下的是坚持。对于日复一日在那里工作的人来说也是吧,长久时光的坚持,是时间对人们的考验,也是人们对时间的考验。时间也让我对检察院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刑事案件有了新的理解。一开始只是想着如何还原案件,如何揭穿谎言,如何将所有证据形成锁链,像个侦探,孜孜不倦。而现在,觉得一个优秀的检察官更要像灵魂医生,先要诊断出那些误入歧途的“病人”得了什么性质的病,怎么惩治这个病,排除病的危害,同时给出良方,教育世人不要再得同样的病。每一个环节,都践行着执法为民。
2014年7月29日,有太多东西牵绊着我,比如结果。我最爱去看守所而不是在办公室,因为我总觉得满满的讯问笔录比一整天的办公桌时光更能体现我的价值。我急切的想做一些事,急切的想证明被需要,急切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尽管我知道,我只是在不会走的基础上努力奔跑而已。越忙乱,越有挫败感,越挫败,越懊恼。
2014年7月30日,七月就要结束,开始分外珍惜剩下的日子,回味每一个第一次的喜悦,每一份工作给我的收获。每一天的历练,每一步的前行,都离我最初的梦想更近一步,我在哪里,将要去往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