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生中的大智慧、大境界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4-02-13 19:18:04 阅读量:



     上海过去有一个叫曹家渡的地方,虽然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极其普通的弹丸之地历经战争的荡涤,百年的风雨沧桑,旧迹几不可辨。但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与传奇在当地老人们的心中留下了刀削斧刻般的记忆。

说起曹家渡的声名鹊起还与当年有四大金钢响称之一的暗杀大王王亚樵极有渊缘。上世纪初曹家渡曾是安徽人外出谋生的云集地之一。王亚樵也是安徽人,由于他生性豪爽、义气,喜集结朋友,深得安徽邦人的喜爱。王亚樵因对当地业主常无辜欺压外地做苦工的工人十分不满,就带头聚拢起安徽邦人,与业主们分庭抗理,想方设法替工人鸣冤屈、抱不平。由于没有武器发生摩擦后经常吃亏,王等人干脆以斧代抢,打造了几十把斧头,平日里插在腰间,用以自卫防身。后来发展为二百多把斧头几百号人马,成为上海名声威赫的斧头邦。试想这几百号斧头要抡起来,那不是万箭齐发也算得上飞沙走石威力不浅。因此就连四大金钢中的其他三巨头也礼让王亚樵三分,王亚樵的行侠仗义,专打不平、劫富济贫的义举不径而走,似湖心投石掀起了千层浪,人人相传,其盖世英名可见一斑了。他不但在小人生里写出了大境界而且寓事于智,成事于谋,在以后的对敌斗争中,与智慧相伴相行,将技与谋恰好揉合并运用到极致,更值得后人借鉴与欣赏了。

三十年代,日本铁蹄肆虐地践踏中国大地,大都市上海因经济、地域优势成为日本人侵略的首选目标。日本人为拉拢买好上海民众扩张势力以中日亲善友好为幌子,拟举行各界名流参加的大型亲善会。这一举动急得老蒋哑巴挨骂——气不可言,望而兴叹,而其左膀右臂也是武松赶鸭子——使不上力,上海国民党组织更是狗咬乌龟——无从下手,束手无策。国民党右翼分子秘密联系到王亚樵商议对策目的要打击日本人的嚣张气焰,遏制日方势力,为国人出气,王亚樵拍了胸脯欣然接受请求。接着王亚樵暗中派手下分组行动四处打探收集情报,将日本人开会的时间、地点、人员、警戒等具体部署情况摸了个底朝天,并吸纳两名主动请缨参战的韩国爱国分子加入战斗,他要制造一场爆炸事件,搅黄日本人的亲善会。王的个别部下泼凉水说此举实为螳臂当车——自不量力,以卵击石。而如何将炸弹带入会场,放置在恰当位置并准时引爆达到最好效果还不伤及无辜和自己人,着实也让王费了番心思。他与心腹属下几易方案,几番商策,最终决定从日本人开会喜带水壶的细微习俗入手,将炸弹提前定时后放入水壶之中,由两名懂日语的韩国人装扮成参会日本人混入会场,并趁机将水壶放于主席台桌台布之下,由于台布将桌子四周合围起来,水壶不容易被发现,而且离主席台及前排就座的日本军政界要员很近,易实现袭击目标,达到预期效果。一切布置妥当待日方重要人物出场讲话时,实施爆炸。很快石破天惊,震惊上海乃至全国的虹桥广场爆炸案发生了。该事件中炸死炸伤日本军政界要员数人,同时也被国内外媒体关注,这自然触怒了日本天皇,引起他的极大不满。但国人欢欣、鼓舞,将介石也捞了个偷着乐并暗自思肘琢磨着爆炸案的幕后人。后来老蒋派戴笠打探出王亚樵就是该事件的始作俑者内心自是佩服,几次想极力拉拢王,王均避而远之,老蒋热脸贴了个冷屁股,自此,蒋王二人矛盾、裂痕初显端倪。这也为王亚樵最终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此后不久,王亚樵接受了国民党反蒋派势力的请求,拟刺杀蒋介石。王利用其两名女家眷装扮成贵妇,他及手下扮作樵夫上了庐山,将**拆卸后分装于劈开的金华火腿肉内,然后又缝合抹上调料汁上色,此计躲过了老蒋封锁区多重卡哨对**的严格搜查,同时,又安插人员在各路要点蹲守,等待老蒋现身,一切天衣无缝安排就绪。但蒋介石老奸巨滑,行踪不定,多日四门不出,二门不跨,王等人稍作放松。一日王的手下独行庐山半山途中,突遇蒋坐着摇椅迎面而来,他来不及思索、犹豫,掏出**朝蒋的就是一枪,子弹呼啸而过穿透了蒋的披风,却未伤及到人。由于寡不敌众,蒋的护卫队一涌而上,这位无名勇士光荣牺牲。老蒋见状吓得从摇椅上翻身落下,择路而逃,一扫往日风光,要不是子弹偏了点,历史可就得改写了。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