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公安高新分局“一融三联”机制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来源: 时间:2022-04-12 21:03:43 阅读量:

榆林公安高新分局“一融三联”机制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近年来,榆林公安高新分局主动融入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坚持警网融合、警保联动、警技联控、警民联防的“一融三联”机制,积极构建与网格化社会治理相适应的社区警务新模式,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推行网格警务打造“警网融合”新阵地

榆林公安高新分局“一融三联”机制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一、按照“一网全覆盖”的布局,综合考虑辖区人口特点、单位分布、社区布局及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治安要素,科学划分了13个二级网格、91个三级网格,建立了“1+2+N+X”(“1”指1名社区(网格)警务长,“2”指2名社区(网格)警务助理,“N”指社区专职网格员,“X”指高新义警)的网格化社区警务工作机制,制定了网格民辅警职责任务清单、考核奖惩办法、工作流程规范及机制运作保障,任命社区(网格)警务长13名,下沉警力36名,专职化开展社区警务工作,实现了“警格”“网格”的无缝叠加、有机融合。

二、阵地融合积极协调办事处,打造家门口的社区警务室,围绕外观标识、基础设施、警务内容、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台帐资料“六个统一”标准,打造“三室一站”网格化社区警务新阵地,13个社区网格建成了社区警务室、调解室、消防室和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实现了警务室和社区居委会的一体化办公。

榆林公安高新分局“一融三联”机制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三、工作融合积极协调,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警务长全部进入社区“两委”班子,接受分局和街道办的双重领导。推进工作平台和治安要素融合,健全了警网联络、座谈交流、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把信息采集、矛盾调处、社区发案、服务群众等关键指标进行量化考核,通过职务任用、层级晋升、立功受奖、外出培训、末位淘汰等奖惩措施,实现了对社区民辅警、社区网格员的同考核、同奖惩,保障了警网的深度融合。

依托智慧安防搭建“警技联控”新平台

一、抓协调推进积极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主动协调住建、规划等部门,以居民小区规划建设和后期验收为抓手,将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提前纳入拟建、新建、待改造老旧小区的审批和验收备案程序,将智慧安防小区前端建设和数据接入公安平台作为小区竣工验收、居民落户的必要条件,主动和小区开发商洽谈,采用开发商筹措为主、公安协助解决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保障了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的有序推进。

二、抓前端建设严格按照智慧安防小区的功能标准,分层次推进居民小区前端智慧单元建设,建设人脸抓拍、门禁识别等前端智慧单元44套5654个,已建成智慧安防小区44个,建成比例达55%,居全市第一。

榆林公安高新分局“一融三联”机制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三、抓整合应用依托市公安局智慧安防小区应用平台,实现了居民小区前端数据的实时回传,通过汇聚、融合各类公安警务数据,实现了人房车等全要素管控、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基础数据一键调取,为日常信息采集、人口管理、治安防范、侦查破案等提供了数据支撑。居民小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39%。

组建高新义警释放“警保联动”新效能

一、组建联动队伍积极推进群防群治组织建设,组建了由小区、场所、单位、学校保安员、社区网格员、车位管理员等社会力量为主体的“高新义警”队伍,配发了“高新义警”马甲、钢叉等装备。出台了义警管理办法,加强日常教育训练、培训管理,组织参与非警务类警情先期处置和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目前,已组建27支共1500余名“高新义警”队伍。

二、优化联动机制建立了“警察吹哨、义警报到”的联控机制,充分发挥“高新义警”在安保执勤、护校安园、信息采集等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形成了社会信息“联通”、警务工作“联勤”、社会治安“联防”的工作格局,实现了街面巡线控面、网格控点补位的优势互补、协作配合、高度融合、全域覆盖。

榆林公安高新分局“一融三联”机制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三、释放联动效能充分发挥“高新义警”信息最灵、资源最广、社情最熟的优势,发动“高新义警”参与社区网格巡逻防范、治安宣传、纠纷调处、重大安保、隐患排查等警务活动1700余人次,协助处置各类警情159起,协助侦破案件68起,进一步延伸了警务工作的感知触角和防控效能。

汇聚社会力量构建“警民联防”新格局

榆林公安高新分局“一融三联”机制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一、治安信息共采积极推进分局治综等平台和办事处综治平台信息的双向推送、融合融通,建立了“人工+智能”“网上+网下”的信息联采共享机制,将平台信息的查漏补缺与实有信息的入户采集相结合,将比对采集与错时采集等措施相统筹,联合采录“一标三实”信息18万条,社会信息5亿条,为科学研判治安形势、规范人口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榆林公安高新分局“一融三联”机制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二、矛盾纠纷联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精心打造“民安”联合调解室、网格议事室,成立了由公安、司法、妇联、街道办等部门组成的联排、联防、联调工作小组。建立了由民警、律师、法官、社区主任等多层次多部门人员组成的调解员库,配备专兼职人民调解员22名。积极构建“2+N”大联调机制,特别推出了“菜单式”调解服务,由老百姓任意选择自己信任的调解员,满足人民群众多元解纷需求。成功化解家庭、婚恋、邻里、企业劳资等矛盾纠纷2900余起。

榆林公安高新分局“一融三联”机制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三、警民守望互助以“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为契机,积极打造“网上警务室”,创新开展指尖警务,组建了行业场所群、高新义警群、业主物业群、护校安园群等“网格微信群”354个,入群总人数4万余人,覆盖全区实有人口43%,开展社区民警亮头像身份、亮联系电话、亮服务承诺“三亮”活动,及时发布警情动态、收集警务信息,解答警务咨询。先后发布预警提示400余条,答复各类咨询700余起,帮助群众解决困难600余件。实现了警民的线上守望、线下互助。


作者:刘雨元

编辑:段鑫

责编:蒋奇

主编: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