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1-11-16 15:24:02 阅读量:
用一张二维码打通警民联系通道,“码上微警务”工作既便捷、直观,又快速、高效。码上链接的内容浅显易懂,一看就明白,深受群众欢迎。
二维码“站岗” 家门口有了“哨兵”
“门口突然多了一张二维码,具有唯一编号,公安局监制,一看就是真的,我就扫了码,关注了码上公众号,加入了微信群。”陇县城关镇新二村村民张伟对入户走访开展“九率一度”宣传访谈的民警说:“一张二维码就是一个‘网上大家庭’。”对访谈民警的问询,他笑着连连点头:“非常满意、非常满意!”
陇县位于陕甘宁三省交界处,外出务工人员占全县人口的1/3以上,农村地区常年举家外出现象比较普遍。城区群众白天上班,家中无人,社区民警只能利用晚上有限的时间开展“面对面”宣传等工作。效率低,且占用群众的休息时间,群众意见大,即使想通过微信等平台开展“键对键”互动,也无法获取群众的微信号,互动“断档”问题多。针对此种情况,陇县公安局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变“民警等待群众回家再上门”为“二维码站在群众家门口实时值守”,从而探索实施“码上微警务”战略,设计制作具有唯一编号、唯一配图、公安机关监制的“二维码卡片”,由民警进村入户,挨家挨户张贴在群众的家中(门口)、商铺店内,将警务工作做到了群众的炕头,真正让“二维码站岗”搭桥,打通警民联系通道。
“图谱”连万家 专享“公安定制”
码虽小,但“乾坤大”。为了实现立体化、全方位、精准化运行、便捷化操作,做到不安装APP、不下载小程序、不注册登记。陇县公安局以“陇县公安”微信公众平台为依托,优化设置“码上微警务”模块,创建“码上互动”“码上报警”“码上服务”“码上宣传”等功能,24小时值守,做到扫码触动“马上响应”。同时,探索搭建“蜀黍家的微信群图谱”,通过层级搭架、分类组网,动员全警整合、创建所在辖区、分属行业警民联系微信群,生成二维码,植入“图谱”,形成覆盖全县各村组、各行业的二维码谱系,为每个人量身打造属于自己的“定制码”。通过贴码到群众家门口,提醒群众扫码,进入“蜀黍家的微信群图谱”,按照所属村组或者所属类别,索取微信群二维码,进入相应微信群组,将千家万户纳入“图谱”,让每个人都能找到“一席之地”,即使漂泊千里之外也有“家的归属感”。
目前,“图谱”正在逐步完善,已植入微信群二维码130余个,覆盖村组行业130余个。
线上线下联动 频现电诈“零发案”
10月29日晚上,城关派出所民警在沿街门店群推送反电诈信息时,有人突然扫码加入微信群,随后发送“刷单领酬”的信息,并在群内动员群众“刷单赚钱”。
为防止群众受骗,民警及时添加该群众为好友。经过了解,该群众通过刷单的形式,已经投入了3000余元,并且获得了300余元的“不菲收入”,他觉得“有利可图”,出于好心,将链接发给了自己的几个朋友,并发到了自己加入的几个微信群。
十万火急。民警放下手机,立即赶到该群众家中,通过现场“面对面”讲解,及时阻止了一起即将发生的刷单诈骗案件,并对群里成员进行了提醒。
发现不了、联系不上,接到报案为时已晚。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难防、难治、难打击的问题,陇县公安局坚持线上线下联动,通过二维码“搭桥”、微信群24小时值守、添加好友互动、获取“线索”,及时前往现场处置,线上线下闭环运行,推动警务工作精准化、快捷化。
“码上微警务”的实施,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服务的同时,也解决了警民互动“断档”问题,真正将警务工作做到了群众的炕头、掌上和心头,拉近了警民距离,提升了警民共治的效能。运行以来,全县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次实现周内“零发案”,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显著增强。
编辑:李娟
责编:郑黎波
主编: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