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8-03-23 23:07:29 阅读量:
我国进入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地铁)成为公共交通的骨干,是人们安全、便捷、舒适、经济出行的首选。随着地铁运营里程的增加,线网规模不断扩大,地铁安全运行压力日趋加大。如何依托地铁公安和运营企业大数据,保证地铁绝对安全,是地铁公安面对的新课题。
地铁列车每天在城市下穿梭,会产生和引发形成海量的数据。有地铁运营公司生产、调度、检修、建设的数据;有涉及乘客人数统计,票务管理数据;企业日常生产、消防实施自查和更新,内部人员管理数据。还有每天巨量的视频监控全覆盖数据。这些数据,统称为涉企业数据。
地铁站点、列车上,是城市环境最复杂、人员最复杂、场所最复杂的公共场所。涉恐、涉爆,涉及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突发案事件,群体性事件以及个人极端事件,大客流拥挤踩踏事件,生产和消防事故,以及乘客之间、乘客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纠纷等产生的数据,统称为涉警数据。将涉警数据和涉企业数据,这些海量数据,有机整合,是对地铁公安指挥系统的巨大挑战。从海量数据供给量来看,地铁公安数据供应量充分、充足。数据体量巨大,不分类别,不鉴别真伪,一股脑堆积入山。既要从中采集有用的信息,还要保证数据的保密安全,难度很大。
地铁公安指挥系统要负责从大数据采集,转换成为信息,从信息提纯成地铁公安情报信息。再从情报信息中精炼出,涉及深层次、内幕性的敌情、政情、社情民意以及涉及刑事治安案件侦查的,用于决策的转换指令。这个转换,必须要建设“指挥平台系统”。
现在,西安市公安局运营的“类案侦查”、“快侦快破(双快)”模式,就是大数据在指挥平台和基层办案单位之间,进行的一种指挥协调跟进数据信息应用。对快速降控高发案,打压侵财类案件,效果十分显著。地铁公安指挥平台系统,全面整合警企数据,不是全面分析海量数据。而是将海量数据,分门别类,派发给专业队伍,经过甄别后,再反馈回指挥平台系统,决策层作出快速的指令。地铁公安指挥平台系统为一级平台,在地铁公安内部建立起:刑侦大队,治安管理大队,派出所的二级监控平台。也就是在地铁公安内部,建立许多“小单元格”。地铁公安指挥平台,面对大数据,像快递公司分拣包裹一样,给采集到的信息,找对“小单元格”,派发到“小单元格”,由他们分析研判后,结合自己采集分析过的情报信息,反馈回指挥平台,就可以了。实现快速、高效。对涉恐、涉爆,以及重大案事件,交给刑侦大队“小单元格”平台来分析研判。
对涉及地铁沿线的大型活动安保,大客流拥堵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以及上访等可能会影响地铁正常运营,以及重大治安案件,交给治安管理大队“小单元格”平台分析研判。 对涉及日常性的巡逻防范,乘客进站安全检查,生产和消防常规检查,调解日常纠纷,受理治安案件,以及指导安检员、保安员和辅警勤务,警务室管理等信息,交给各派出所“小单元格”平台来分析研判。再针对地铁运营公司,中心站点,小站设立相适应的“小单元格”,便于交换信息。这样,地铁公安平台就能实现,合理分配数据,筛选出涉恐、涉爆,涉及重特大案事件以及人员聚集,上访等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深层次、内幕性情报信息。有利于决策判断,统一灵活指挥,各警种之间协调一致,出动快速,打击精准。
近期,地铁公安在实战中,充分利用“雪亮工程”数据平台,短时间内,在客流量大的换乘站,查获15名网上在逃人员。个别在逃人员已经转换清洗漂白身份,指挥平台和派出所“小单元格”平台互动,后台数据强大支持,揭掉面纱,精准指引,精准打击。
地铁公安在应用大数据中,要注意:不能让大数据处于“休眠”状态。不能让资源白白浪费。不能过度依赖上级专业部门分析研判好的指令,下面二级平台日常对客流和发案情况的监控数据分析,作出大致粗略评估,会导致决策产生偏差。从地铁公安指挥平台到下面刑侦、治安以及派出所二级平台,培养会采集、会分析研判、会预警的专业队伍。形成从上到下,统一指挥,协调一致,精准打击的机制。
重视大数据在地铁公安管理中的应用,对提前获取深层次、内幕性情报信息,预防和处置地铁中可能发生的各类案事件,整体推进地铁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对维护城市安全,服务群众,打击违法犯罪,提升公安机关队伍管理意义重大。让我们运用大数据,创建智能城市,创建新时代的安全城市。
西安市公安局地铁分局长乐公园站派出所 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