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临渭分局解放路派出所民警 :我与“一标三实”的故事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8-03-21 09:31:16 阅读量:

我与“一标三实”的故事
公安临渭分局解放路派出所民警 郝磊

  与君初相识,百思不得其解
  2017年8月,省厅“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攻坚战”在全省范围内拉开了序幕。各级领导的重视,让我不敢小觑这项工作,可是,这样一项工作,庞大的数据量要投入巨大的心血才能完成。然而,就我社区的现状来说,我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辖区内又有贠张部分村组和供电小区,就我和辅警两人,平日的接处警、办案子都已经让我有些吃不消了,如何才能完成这项工作?另一方面,不理解这项工作的意义,这不是前几年的派综系统录入,都是为了完成上级下发任务,与实际效果背道而驰,刚刚又进行了全国人口普查,“一标三实”工作不就是再一次人口普查吗?这样重复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吗?

   相识到相知,我们慢慢成长
   “一标三实”工作开始之初,细心的张所发现我颇烦无奈的心思,他耐心的给我说,“一标三实”是创新社会管理、推进警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而且这样一份“接地气”的工作,不仅是检验我们的群众工作水平,也是将警务活动从静态向动态转变的重要契机,更是强化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的最佳时机,我们怎能不积极拥护呢?改革的路上,本来就布满了荆棘,需要我们来勇担这份责任。渐渐地我从情绪上将被动工作变主动采集。还记得那些下社区采集“一标三实”信息的日子,一开始老百姓都很不理解,也不配合,特别是我所辖区的贠张村组,因为近期涉及征地拆迁,任凭我们怎么解释,老百姓还是会认为我们采集的“一标三实”信息是跟他们的拆迁款挂钩,我们问他家里的实际人数,老百姓总会给我们虚报。也时候,连村干部也会这么认为,工作很难开展,采集的数据无法达到真实有效。后来回所里,我反复琢磨,是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于是通过和所里联系,我们印发了《致辖区居民的一封信》,更采用拉横幅、利用村社广播站等方式,详细地讲述了全省采集“一标三实”的意义和重要性。下村社的时候,和老百姓聊几句,问问他们近期的生活情况,了解收集一些老百姓对公安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发现并排除一些社会治安隐患点,使我辖区无社会治安死角。

  问题面前,我们相互扶持
  渐渐地,“一标三实”从当初的一张白纸,慢慢的绘制成一份丰富多彩的画卷,已经开始在服务实战方面大显成效。采集中,我结合自身优势,将供电局公安科人员作为信息采集员,并规范制作、佩戴上岗证,采取多种方式促进“一标三实”采集工作顺利推进。渐渐地,工作越来越顺利,每天提前筹划采集任务,提前预约村干部帮忙带路采集“一标三实”信息,事后及时梳理数据,并且及时将采集的数据录入系统,现在要是有老百姓报警,任凭他住在什么地方,只要跟着我们标示的门牌号,就能及时到达事发地点。以前若有外地警方到我辖区来办案,要求我们帮忙找人的话,我们都是采用最传统的人托人方法帮忙联系,而现在,点点鼠标就能及时将现有的数据调出来。不仅如此,“一标三实”采集期间,我通过此项工作,查处了2起消防安全隐患,收缴管制刀具6把,现场调解纠纷10余起。

  放眼未来,我们一起前进
  如果说“一标三实”是陕西公安从传统警务模式向现代警务转变的重要历程,也是实有人口动态化信息化管理新机制的起点,那如何保持它的生命力是当前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2018年3月,我辖区的“一标三实”工作已经完成了全覆盖,可是人员的流动,单位的拆建,从业人员的变更,这些变动因素,若我们不及时更新我们的数据,那我们之前采集的信息势必成为一堆垃圾,所有的努力也将白费。此次采集,我全身投入,感受颇多,此项工作必须建立合理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一标三实”后续工作量还很大,必须让社区民警专职化,每月定期进行数据更新,利用“一标三实”信息及治安管理包含的人、事、物、场所产生的二维码为介质,以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智能介质为前端,以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为入口,建立全覆盖的高效、便捷的警务平台,打造无缝式互动联系、多级式海量数据、移动式网络办公、指尖式触摸互动、动态式智能研判的智慧警务,让群众享受到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警务的改革红利,让“一标三实”一如既往的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继续服务于全社会。

   整理:王亚锋 编辑:王梦苹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