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派出所工作的日子(二)——别样的“家”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8-03-20 12:56:16 阅读量:

 我在派出所工作的日子(二)

别样的“家”
   来时数点柳色青,不觉红雪满渭城。
   弹指间,我们七人已在杜桥所工作半月有余了。在这半月天里,派出所里每天都发生着许多的故事,有整顿行业场所,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精准迅速;有返还被盗轮胎,挽回群众损失的热闹喜悦;有走家入户采集信息中凝心聚力;……当然还有在锅碗瓢盆交响乐中上演的“舌尖上的派出所。”

  我们七人来到杜桥所的时候,所里的民警餐厅已经基本改造完成。为了激发警队活力,丰富警营文化生活,新餐厅甫一启用,所里便组织开展了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为主题的民警厨艺大赛。考虑到工作内容的特殊性,所长特意将此次厨艺大赛的战线拉长至一个月,每天也只安排四个民警参赛,同时在参赛人员的安排上也尽量避开了值班、巡逻、办案人员。
   我是第一组参赛的。说实话,当得知自己也要参赛,而且还是第一组选手,我的内心是比较慌乱的。说起来比较汗颜。首先,我得承认自己并不擅长厨艺,日常生活中对饮食的要求,也仅仅停留在难吃、还可以,好吃的层次上,至于好在哪也说不上来。给家人做饭,当然不用说,膳食营养搭配肯定不是我能达到的,解决温饱是我的终极目标。其次,来到所里后,虽然大家都很照顾我,而我也一直在努力适应,学着融入,但由于来时尚短,这里的环境对我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在陌生的环境里去做不擅长的事情,我的内心的慌乱程度可想而知。好在我善于学习。下班后,我每样食材都多备了几份,回到自家厨房就开始了实践操作。起初,我百度了食谱,找的都是一些简单易学的菜,但是几番操作下来,都完美地证明了那句话:菜谱是丰满的,操作是骨感的。“女人可以不做饭,但是不能不会做饭。”这个晚上,我被儿子反复嘲笑着。后来打电话请教了办公室里的“厨艺女神”丽红姐,还向擅长厨艺的舅妈及我的母亲大人取了经,最后在她们的遥控指挥下,终于成功的做出了自己想要的味道。
   收拾完一片狼藉的厨房,看着不忍直视的自己,我当时在想,我尚且如此,那些以所为家,以工作为伴的民警厨艺会是怎么样的呢?我有些担心这个活动。
   可当真正站到操作间里,看到所长熟练地颠着大勺,锅里的红烧肉已经香气四溢,军旗哥娴熟的处理着手中的白菜,警花张变的茄子已经在蒸笼里滋滋作响时,我顿时瞠目结舌了。谁说警察不顾家?菇凉,遇到这样的警察,如果他未婚,你未嫁,那还等什么,赶紧嫁了吧!不知为何,我竟想到了网络上流行的这句话,虽是调侃之语,却温情脉脉。虽说这是在比赛,却没有争名夺利时的刀光剑影,整个比赛过程都是在分享中进行的,大家在低头做菜的同时,分享着自己和家人的相处,教育孩子的经验,当然还有做菜的心得,一个个脸上洋溢的都是幸福与满足。
   当然参赛民警很努力,参评民警也很给力。午饭时刻,当忙碌了一早的民警们赶到餐厅,餐桌上摆放整齐、正冒着热气、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瞬间逼退了他们因为奔波在外身上所带的寒气,给他们心中注入了阵阵暖流。这暖流来自参赛民警,来自杜桥所这个大家庭。有秩序的落座就餐,就每一道菜品进行品尝,然后进行点评,这一刻民警们都化身为美食家。菜品做的好不好,我们用行动来说明。只见一阵有节奏地响动后,所有的盘子一扫而空,民警们自觉地收拾了餐桌,餐厅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席间满足的谈笑声还仿佛停留在空中久久不曾散去。
   红烧肉、鱼香茄子、麻婆豆腐、手撕包菜、清蒸鲈鱼……随着赛事的不断推进,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相继亮相,每一道菜的背后都是参赛民警对战友的关爱,对派出所如家的珍爱,对生活的热爱。对于民警们来说,这里既是自己工作的派出所,更是自己温馨幸福的家园!
 
   整理:王亚锋  编辑:王梦苹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