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8-03-04 16:17:44 阅读量:
斑马线是保障行人安全通行的生命线,一条简单的斑马线不仅代表着城市的交通秩序,更代表着整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不仅一项基本礼仪,更是一条基本的交通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虽然随着社会各界对交通安全的大力宣传及广大驾驶员素质的日益提高,大多数的驾驶员都能够在斑马线前自觉礼让,但是仍然有一部分驾驶人无视斑马线的存在,与行人争道抢行,导致交通意外频频发生,给行人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使得生命线变成了夺命线。
一、“礼让斑马线”的现状
(一)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薄弱。目前,大部分驾驶人知道机动车需要礼让斑马线,但有些驾驶人对行人、电动车、三轮车等无视交通规则横穿马路、在行车绿灯亮时还要不要“礼让”斑马线内行人也提出质疑,甚至认为机动车在斑马线上正常行驶时发生交通事故,应该由行人负全责,不礼让斑马线,横生险象;行人对“礼让斑马线”认识不足,觉得“礼让斑马线”是机动车的事,过斑马线无论什么情况都要车让行人,因此一些行人过班马线时闯红灯,一些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也跟风照闯,造成了行人、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乱闯班马线行为,耽误机动车的正常行驶,造成交通拥堵。
(二)部分驾驶人对“礼让斑马线”意识不高。现在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大,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所以部分驾驶人认为机动车在行人横穿斑马线时如果不是很多人不需要停车让行,特别是在绿灯亮起正常行驶时更不需要“礼让”,反而认为行人应该遵守交通规则、遇车止步。
(三)部分驾驶人过斑马线有“路怒”现象。在城市交通繁忙地段,一些机动车常因一两个行人慢慢悠悠通过斑马线而不得不停车礼让,有时两三分钟内寸步难行,驾驶人对此非常不满,情绪激动出现“路怒”,驾驶人、行人各不相让,造成交通拥堵。
二、不“礼让斑马线”的原因
(一)宣传不到位。以前,开展的“礼让斑马线”活动宣传只则重于要求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而对行人过斑马线时要按照交通规则行进没有很的好宣传,致使一些群众认为无论红灯、绿灯,只要人过斑马线,机动车都得让,造成了一些行人无视红灯亮起硬闯斑马线;而机动车驾驶人认为他是正常行驶,无需避让,引起交通乱象。
(二)安全意识薄弱。一些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尽快的到达目的地,而不是行车安全,即使有些小违章也无所谓,更不用说“礼让斑马线”;而一些行人也是想尽快通过斑马线,是不是绿灯全然不顾。在这种意识之下,只要机动车驾驶人做到礼让斑马线是很有难度的,互不相让、事故时有发生。
(三)处罚不“公道”。《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对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的违法行为可以当场进行处罚。现实中,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存在普遍性,交警对这类交通违法的处罚执法难度较大,交通高峰期时根本没有时间处罚,使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法通过斑马线屡禁不止。如:行人红灯亮时通过斑马线;骑自行车的人横过斑马线时不下车推行,影响了机动车辆的正常行驶。不少机动车驾驶人对此想不通,对于“礼让斑马线”规定不满、心理不平衡。
三、对治理不“礼让斑马线”的建议
“礼让斑马线”是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其任重而道远,仅靠交警一家“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需要政府统筹调度,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社会共识,“礼让斑马线”才能做好,才能真正营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一)宣传教育,营造文明礼让社会氛围。加强“礼让斑马线”宣传引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行人的宣传。“礼让斑马线”绝不只是机动车的事,也需要行人的相互配合,然而部分行人不知道如何过斑马线,通过斑马线时慢慢悠悠、边走边聊天、打电话、站在斑马线中间聊天、明明有很多车辆已经在斑马线上行驶还硬往斑马线上挤,这些都严重影响通行效率。对此,我们要加强向行人宣传正确的通行方式,在通过斑马线时,先确认是人行绿灯,然后快速、安全通过,不得在斑马线上逗留。二是对驾驶人的宣传。加强对机动车驾驶人“礼让斑马线”的教育,提醒驾驶人在行车中要提前观望前方斑马线交通情况,发现有行人或非机动车横穿斑马线时,减速慢行并做好停车准备,确保在斑马线前停车礼让行人,杜绝因车辆不文明行驶引发交通事故。三是着力宣传“礼让斑马线”文明交通的意义以及乱闯斑马线存在的安全隐患,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真正把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老少皆知,深入人心,让群众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礼让斑马线”的重要性,从而做到安全出行、文明出行、快乐出行。
(二)改革勤务模式,严惩交通违法行为。改革勤务模式,提高路面的见警率、管事率是及时劝阻、查处“斑马线”交通违法行为、保证交通畅通的有效措施。一是合理安排警力。强化重要区域、重点路段、大型路口的机动车、非机动车“斑马线”交通秩序管理。在加大对“礼让斑马线”交通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的同时,耐心做好对交通违法驾驶员的交通法规教育,对轻微违法行为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对严重交通违犯行为坚决打击,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加大对“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二是改变勤务模式。改变只有上班时间进行路面巡逻的执勤方式,实行“白加黑”的工作制,及时劝导、纠正“斑马线”交通违法行为;三是严惩“礼让斑马线”交通违法行为。对轻微不礼让交通违法行为以教育为主,对不“礼让斑马线”交通违法行为依法查处,绝不姑息。
(三)加大保障力度,形成齐抓共管。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是文明交通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齐抓共管。一是要加强交通执法队伍管理教育。提高执法队伍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尤其要增强现场执勤和处置交通拥堵的能力。二是加大投入力度。一部分机动车所有人存在这样的侥幸心理,认为只要在没有民警的路段就可以放松要求,就可以逾越法律的红线。要建立完善交通管理、保障机制,增加安装高清监控,通过监控抓拍的方式对违法者进行处罚,通过科技手段,在没有警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取证、查处,让不礼让斑马线的驾驶员无机可乘,彻底消除违法者的侥幸心理,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形成全时制、全天候的交通管理机制,加强对道路交通的管理力度,实现路畅、人安、和谐、安全的交通环境.
撰稿:宝鸡交警支队高交大队宝平中队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