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9-25 16:12:23 阅读量:
让“一盏灯”照亮一群人 ——记渭南合阳县和家庄镇西马社区第一书记王亚龙
在合阳县和家庄镇西马社区,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白天他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帮助解决村民们的困难和需求,晚上他常常熬夜奋战,整理全村贫困人口信息,思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措施。村民们谈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他就是西马社区群众心中的“好书记”——西马社区第一书记王亚龙,用真情换得民情,用真心赢得民心。
沉下身子摸村情察民意
西马社区位于和家庄镇政府以南13公里处,辖西一、西二、西三、西四4个行政村,22个居民小组,987户,3569人,耕地面积8824亩。并且,该社区是2016年镇党委确定的后进村。
精准识别是精准脱贫的基础和保障,王亚龙冲破各种因素的干扰,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确定贫困对象,最终确定贫困户235户,804人。一般贫困户157户、594人,低保户73户、205人,五保户5户、5人。
走访过程中,他自己制作了第一书记联系卡,将个人的基本情况、照片、联系方式张贴于农户门前,方便群众联系。他走进每户家中,与贫困户面对面座谈算账,对每项指标,每个数据都经过认真核实推敲后,再填报,再录入。对贫困户的信息实施动态管理,把贫困户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记录在案,并及时向镇脱贫攻坚指挥部汇报,待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开放时,变更录入新的数据信息。 王亚龙的真情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纷纷说:“咱们有福气,村上带了个好书记!”
撸起袖子,强党建聚民心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王亚龙意识到,西马社区要脱贫,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要培养一批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的“能人党员”。为此,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统一活动日”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在农村党建“五个规范”中,通过建立村干部值班制度、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方式,激发党员活力,带出了坚强有力的班子。在脱贫攻坚中,得让先富起来的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着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于是,王亚龙想方设法扩大党员的带动效应,让党员与群众手拉手、心连心、抱团发展,从而形成了党群致富的“联合体”。
王亚龙说:“每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一盏灯,村里的扶贫工作干到哪里,让党徽的光芒闪耀在哪里,让‘一盏灯’照亮一群人。只有带着群众脱贫了、致富了、过上好日子了,才不枉费了共产党员称号!”
王亚龙的心血没有白白付出,如今的西马社区村两委班子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员队伍焕发出勃勃生机,凝聚了士气,鼓舞了人心,使村两委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逐渐提高,党员的光辉形象在群众心目中变得日益高大起来。
甩开膀子整村容靓村貌
西马社区短短一年时间,里里外外天翻地覆,王亚龙所付出的点点滴滴,群众记了几箩筐!
一时之间资金难到位,王亚龙自己垫付46万元,将西马社区原吴家涝池、西一涝池进行修复改造,巷道内涝问题得以彻底解决;投资13万元,拆除了社区进村路两边厕所,建成一条长220米、高2.5米的文化墙,平时脏乱不堪、夏季恶臭难闻的尴尬情景一去不复返;与党员群众一道搬走门前“三堆”,拆除临建,清运垃圾;投资2万元,对主要巷道及涝池周围进行绿化,种上树、栽上花,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王亚龙的“好”,西马社区的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迈开步子抓产业促脱贫
“不发展产业,没有产业作为支撑,贫困群众脱贫就是一句空话。”王亚龙深晓其理。
对于如何发展村里产业经济,王亚龙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能等不能靠,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产业,改‘靠天吃饭’为‘借鸡生蛋’,唯有推行党建+产业扶贫,才能拔掉贫困群众的穷根子!”
找准了路子,说干就干。王亚龙先是帮助贫困户将核桃和花椒两项产业做大规模,确保贫困户脱贫有产业支撑。他想方设法、东奔西跑,跑项目、争资金,解决发展产业最根本的问题。2016年投资3.6万元,为贫困户发放核桃苗木6000株;2017年,投资6.3万元,为贫困群众发放花椒苗木6.3万株;投资3.75万元,发放核桃苗木6250株。
村民们为此算了一笔账:两年来,王亚龙就为村上累计投资13.65万元,为贫困户发放花椒和核桃苗木7.5万余株,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据悉,正在筹建的西马社区扶贫养羊小区也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建成后,将对贫困户中的养羊户采取集中统一管理,提高养殖水平,形成规模效应,让众多贫困户学会念“羊经”、发羊财,确保他们如期脱贫。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将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民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王亚龙牢记使命、大胆探索,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