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白河:多举措推动中医药事业进入快车道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9-21 13:34:22 阅读量:

 近年来,陕西白河县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从完善服务网络、同步开展体制改革、推广中医健康服务、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等方面积极提升中医药工作快速发展。

一是推动实施《中医药法》,完善中医药发展规划。认真实施《中医药法》,开展贯彻《中医药法》学习、宣传、培训活动。认真落实《陕西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0年)》,结合白河县实际,出台实施《白河县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

二是深化中医药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县中医医院十堰市人民医院“三甲”医院组建“七不变、六统一”的跨省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吸引了大量城市优质中医药资源的下沉,患者在县内即可以二级医院的收费享受三级医院的技术和服务。同时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新增没有收费标准的中医诊疗项目7项、提高中医诊疗项目收费标准6项、降低2项。放开和规范中医药服务准入管理。实行中医诊所备案制管理,组织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工作,鼓励将取得乡村医师资格的中医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一体化村卫生室管理,缓解村医不足问题。

三是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县中医医院等级评复审工作。将原本只有一个门诊部的县中医院,投资1200万元、扩编158人、增设床位90张、人员全额工资70%纳入财政预算建成了一所集医、养、护、康复与一体的“二甲”中医院。同时成立名中医工作室,由“三甲”医院下派中医药专家轮流坐诊。全面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按照高标准、高要求、高规格对全县12所镇卫生院进行了“中医馆”全覆盖建设。抽调全县中医药领域的专家,组建了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对全县的中医药人员进行培训和中医质量控制。

四是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实施中医药健康工程,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求家庭医师签约服务中有中医类别医师参与,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试点服务,全县已组建113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完成48055名重点人群签约工作。推动中医健康养老服务发展,建设县中医院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创新医养结合模式。大力发展中药产业,全县累计发展黄姜基地3.4万亩,丹参、牡丹、白术、板兰根、天麻、金银花等中药材基地1万亩,建成中药材产业示范点12个,培育中药材种植大户42户。积极培育壮大中药材加工企业,走“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路子,大力推行订单生产,稳定供求关系,确保中药材产业稳步发展。

五是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完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实施中医“治未病”服务大力宣传科学养生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县中医院设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治未病”中心和残疾人康复中心;镇卫生院利用“中医馆”战场,提供针灸、推拿、理疗、康复等服务;村卫生室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居民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

六是加大中医药文化传播和行业作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树立中医药行业良好形象。大力弘扬以“大医精诚”为核心的中医药职业精神,全面落实医疗卫生行业建设“九不准”要求,坚决打击遏制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改善中医医疗服务,推出中医药便民惠民新举措,使人民群众共享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七是把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到实处。规范开展老年人体质辨识,认真勾填体质辨识表中的33项问题,辨识结果与分值一致,做到“三表合一”,即体检表、体质辨识表、健康指导表收集到一处。规范开展高血压中医药健康试点管理,管理高血压患者14678例,其中规范管理10822例,规范管理率73.7%。县中医院设立基层指导科,每季度对全县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进行督查。(白河县卫计局:王吉勇)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