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9-21 11:03:41 阅读量:
从担任镇党委书记以来,他扑下身子、摆正位置、找准路子,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困难入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办好事谋福祉,用真情和汗水谱写了一曲爱民为民扶民助民的动人乐章。
全域谋划、靠前指挥,把镇党委主责主业担起来。他始终坚守“党的书记就要干好党的工作”“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的信条,团结带领镇党委一班人,将抓党建这个最大政绩和抓脱贫这个最大任务紧紧扭在一起,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一是深入谋划。镇党委提出“项目活镇、产业强镇、实干兴镇”的工作思路。先锋指数就是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细化成项目分值,核心是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发展指数就是把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分解到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名党员干部,结合设岗定责、公开承诺、民主评议等进行量化打分。二是扎实推进。仅去年一年,镇党委先后召开27次镇党委会、4次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观摩推进会和现场评比会,每次党委会都要学习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都要研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镇党委班子成员每周到包抓联系村主持召开协调推进会,现场解决问题,当面部署工作。
强化功能、激发活力,始终抓牢产业扶贫治本之策。一是积极推进“三变”改革,让更多贫困户与经济组织建立利益连接机制,做优做大农村电商,用互联网和商业平台拉动扶贫产业发展,以奖代补根据产业发展的多少给每户贫困500至3000元不等的产业补助资金,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产业的的内生动力,调动其积极性。二是把发展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可靠保障。积极打造林下黑猪养殖基地、引进元胡种植产业,并因人因户因地实施一批见效快的短期产业,规划好中长期产业,认真培育社会致富带头人发展一批带动一片。二是探索培育“四个一”发展路子(每村发展一个互助资金协会、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电商销售网点、引进新型经营主体),用活用好上级上下达我镇的产业发展资金,支持贫困村加快发展茶叶、中药材、天麻、食用菌、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
实处用劲、难处破题,让群众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强起来。一是压茬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文化卫生设施到村、生产用电到组、安全饮水到户为目标,逐步启动实施农电农电改造项目15个、人畜饮水工程7处、贫困村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8个。新建垃圾填埋场1个,全镇配备垃圾箱19个、垃圾车3辆,公路沿线配有保洁员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环境。二是统筹解决安全住房。统筹运用移民搬迁、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政策,提高危房改造补助标准,解决住房问题。累计实施移民搬迁315户1276人,以提高入住率为目标,对集中安置户加强创业就业培训,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实施“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建设,将党的组织建设深度嵌入到产业扶贫之中,通过土地流转、参股分红、吸纳就业、承包经营等方式,引导村党组织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18个,先后组建产业党支部10个,扶持建立产业基地3个,产业党组织引领发展的成效逐步显现。大力推行党员能人组团带动、党员责任区帮带、党员先行承包带动等帮贫带富模式,组织引导党员示范带动50户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四是贯彻执行“三提高、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的医生签约制度,统筹安排镇卫生院在全镇开展“一对一”上门签约服务,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帮助居民掌握常见病的预防保健措施,为行动不便的签约服务对象提供电话咨询、上门访视、家庭护理等,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0817份,达到镇域全覆盖。(